【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
戴封 【原文】 戴封[1],师东海申君[2]。申卒,送丧到东海,道经其家。父母豫为娶妻[3]。封过拜亲,不宿而去。还京卒业[4]。后遇贼,财物被略[5],余缣七匹[6],贼不知处,封追与之,曰:“知君乏,故相遗[7]。”贼惊曰:“贤人也。”尽还其其物。诏求贤良方正有至行能消灾伏异者,俱举封。迁华阴令[8]。时汝颍有蝗[9],独不入西华界[10]。督邮行县[11],蝗忽大至,其日去,蝗亦顿除,一境奇之。其年大旱,封祷请无获,乃积薪坐其上自焚[12]。火起而大雨暴至,远近叹服。迁中山相[13],时诸县囚四百余人,当行刑,封哀之,皆遣归,与刻期日[14],无违者。诏书策美焉。(《独行传》) 【注释】 [1]戴封:东汉济北郡刚(今宁阳县)人。 [2]东海:在今江苏。 [3]豫:同“预”。 [4]卒业:完成学业。 [5]略:抢掠。 [6]缣:双丝的细绢。 [7]遗:送。 [8]华阴:在今陕西。 [9]汝颖:汝阴、汝阳、颖州地区的合称。 [10]西华:在今河南。 [11]督邮:官名。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12]薪:柴火。 [13]中山:在今河北。 [14]刻:约定。 【译文】 戴封,拜东海申君为师。申君去世,戴封护送其灵柩到东海,路上经过自己的家乡。父母亲预先为他娶了妻子。戴封拜过双亲,不曾留宿过夜,便辞别而去,然后回到京师完成学业。有一天他遇到盗贼抢劫,财物被掠夺,还余下七匹缣布,盗贼不知藏在何处,戴封追过去送给他,说道:“我知道你贫困缺乏,因此将这些物品送给你。”盗贼惊奇地说:“您真是位贤人啊!”于是将所掠戴封的东西尽数归还。皇帝下诏寻求贤良方正之士,有至德至行能消除灾祸、降伏异相的人,大家都推举戴封。戴封升任华阴令时,汝、颍两地闹蝗灾,唯独不进入西华界内。有一天督邮到县里来巡察,蝗虫忽然都飞到华阴县来,督邮离开那天,蝗虫也突然全部离去,华阴境内的人都十分惊奇。当年发生大旱,戴封祈求祷告都一无所获,于是堆满柴薪,坐在上面准备自焚。火苗一点燃,大雨突然下了起来,远近的人都十分叹服。升任中山相时,各县的囚犯有四百多人,在行刑之前,戴封非常哀悯他们,将他们都遣发回家省亲,约定时间回来行刑,没有人违背约定。皇帝下诏书赞美他。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