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请问师父,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联系是什么?
**问:**请问师父,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联系是什么? 答:这个题目问得太广了,论文都可以写好几篇了。我就简单谈谈天台宗和净土宗吧,具体的联系你可以去思考一下。天台宗主要是梳理了如来一代时教的权实偏圆,究竟彰显了诸法实相的道理,也宣讲了四种念佛、四种净土的修行法门。不论是智者大师,还是历代的天台宗祖师,都是没有废除事理两方面的修持。虽然天台宗大谈诸法实相,但是智者大师还是以博地凡夫自居,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大师实际的证量,已经是圆初住的法身大士的境界。而天台宗历代祖师证悟法华三昧者,也比比皆是。从教理上而言,实相的圆教观是其根本;从行门上而谈,拜法华忏、大悲忏,坐禅,修止观,念《法华经》,念佛,行四种三昧全部都有,法门可谓圆融广大。 而净土宗,不像天台宗在早期智者大师的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基础,后来的祖师无非就是深入阐发,旁引博通,并代代相承。而净土宗的形成,是以历代专修专弘念佛法门的大德为所依,由他宗的祖师、大德所推荐,如南宋天台宗宗晓法师立六祖,志磐法师立七祖,都是四众弟子所拥护的。直到民国时,印光大师选了历代对净土宗的修持、弘扬和贡献最大的十二位大德为祖师。 但是每位祖师并不是代代相承的。虽然历代祖师对往生极乐世界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对念佛法门都是积极弘扬和终生受用的,但在对净土教理的阐述和个人修持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的。最著名的就像是善导大师最主张的持名念佛和专修专念,永明延寿大师的日行百八件佛事和万善同归。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理解净土宗的全部内涵,那就必须要把十三代祖师的观点做梳理和归类,就像是天台宗的判教一样,把他们收摄为一个整体,并随缘施设,那样才是完整的净土宗理论体系。这样就不会像有些人一样,执此谤彼,不能圆融看待。 问:在工作中怎么融入念佛?(技术工人) 答:如果是技术工人的话,那就要看你具体做什么了。像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念佛成就的技术工人,叫什么呀?黄打铁。“咣当咣当”,打铁的这个声音,跟念佛的方法比较相应,所以人家一边打铁一边念佛,很快就成就了。所以说要看你这个技术是什么技术了。如果你是个医生,要给人动手术了,我劝你就是要认真动手术,千万不要一边念佛一边割,万一念开心了,只想着阿弥陀佛了,哇!直接送他走了,那可不好。 这个修行也不是一天佛号不离嘴,嘴上都念出来,见到任何人都表现出来,就象征你佛不离心,也不完全是这样。佛不离心,念念求生极乐世界,是你的心时时忆念佛的恩德,佛的功德,你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到极乐世界,信愿的力量持续的发挥作用,这样对世俗工作的人来说,也算是佛不离心了。而动手术一类的技术活,那就要专心致志的动手术才可以。即使你那会儿没有念佛,但是你念佛的潜意识等流没有断的。不过在动手术的关键时刻,或者手术前祈祷一下阿弥陀佛还是很好的。 **问:**感恩师父,请问师父修禅观怎样能到一定的境界? 答:可以学习《童蒙止观》,具足二十五方便,慢慢修持。如果想深入了解,就再学习一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摩诃止观》,把那个入定次第,深浅法相,种种事理圆融的道理学明白,这样就不会入魔,也才可以如法得定,如法得道。对于教理把握得熟悉,在修行的过程中,到未到地定,或者初禅、二禅的时候,就可以起理观断惑。 真正的修习禅观,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要有善知识去接应、去引导,要有一定的耐性,还要有很多静坐的时间去如法的修持才可以。但是自己简单坐坐的话,也没有太大问题,这里我也可以送给你一句破魔神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过,你要知道一切境界都是虚妄的,不要被禅境中的种种境界所转。当然,也不要一概舍弃所有的禅定发相。从欲界定到四禅,都有与之相应的境界,要善于识取,知道哪些该舍,哪些该保持,所以还是要以教理为指导才好。而有时候实际出现的境界,书上也不一定全部都能讲到,所以不论在禅定中见到什么,还要时常跟善知识汇报,这样才能更加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