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雪相法师的故事
恩师上雪下相法师,山东青州人,号安稳僧,又号四生道人,毕业于天台山佛学院、山东大学哲社学院。 都说修行人要远离恭敬贼,因为在褒赞之中人最容易迷失,而师父却是顺逆自在——逆境中更加勇猛,顺境中自我嘲讽。丝毫不受其干扰,洒脱自在地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并为他人带来无限的阳光。…… “师父,我从来没有见过您这么接地气的法师”; “师父,您彻底颠覆了我原先对佛教的偏见”; “师父,没想到您的经商之道让我脑洞大开”; 很多初次见师父的人,无论年龄身份,都会有类似的震撼,并渴望与师父更深入地交流。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师父与自己投缘,这在我看来,应该是对师父最高的评价了。这位慈悲亲切、睿智风趣、广受众人喜爱的法师,就是我的恩师上雪下相法师。 从问题少年到佛门新秀的三次华丽转身 缘起 作为弟子,大概都会对自己的师父充满各种的好奇,比如师父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师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师父为什么会出家?……我也是如此,自从亲近师父以来,闲暇之际就喜欢听师父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其他师父和师兄的一些转述,所以对师父的往昔生活,有了一个略略的了解。而愈加了解,就愈让我对师父由衷地佩服,对佛法亦充满了信心。 还有就是因为,自师父弘法以来,请师父讲法的人也越来越多,故而发心,想稍费篇幅,给大家介绍一下恩师的“传奇人生”。 当执笔写此小文时,屡屡伏案大笑,转瞬又顿生钦佩。觉得在这个被“末法”的悲观阴影笼罩着的特殊时代,师父以三十而立的年纪,从昔日的问题少年到今日的佛门新秀,成功地三次“华丽转身”,是那么的振奋人心、感人至深!这段励志故事真的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成功转型代表。所以就发心把师父的真实的成长经历——一个调皮孩子的成长小故事大略地记录下来,希望能利益到有缘的人,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章 第一次华丽转身——问题少年要出家 师父未出家前的照片: 师父的随笔《佛教启蒙钞》: 放下万缘 找回天真 天若眷恋垂垂老,终难将繁华落幕。 人若舍得寻寻真,疾可把万缘凋零。 一席梵籁般的寄风之语啊,惊醒了那已经沉沦的心灵。愿把那生生世世追寻的深情,随风飘扬到空谷之中。只愿再回首,看看那已经逝去的童年,找回本来无邪的天真。 ——《安稳文集之佛教启蒙钞一》 愿居幽静兰若 静静的幽兰,我在期盼你!喧嚣在尘世里批判不羁的放逸,孤独中扮演着一张一张不可告人的面具。你在哪啊,我在期盼你!你可否听到我在诉说的泪滴,你可否看到这天的哭泣。不愿在浑流中逐逆,我想回去,回到那最纯真的故里! ——《安稳文集之佛教启蒙钞一》 曾经的问题少年 师父本名刘壮,少年时放荡不羁,喜好聚会玩乐,无拘无束,又好追求时尚,时髦前卫。读书时,即个性鲜明,素以长发耳钉,着装新异而混迹学校,实在是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颇受女生青睐,颇让学校头疼。 师父贪玩,虽不爱读书,但却天资聪颖,迫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也在“努力学习”,故逢考必过,且成绩优异。作为学校首屈一指的调皮学生,师父还当过课代表、班长和全校体育委员(小学时,代替广播喇叭,领着大家做广播操)等“重要职位”。听师父说,读初中时,班里组织英语比赛,老师专门找了很多尖子生单独辅导,根本没把师父一类的调皮鬼放眼里,但是师父“很生气”,结果轻轻松松,考了比补习生还要好的成绩。 学生时代,师父虽然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年”,但在朋友眼里师父却是率性耿直、重义气、敢拼敢闯的“侠客”。师父不畏强权,体恤弱小,非常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替人打抱不平,故而小小年纪即是当地是小有名气的 “大哥”,结交了一批社会上的风云人物,自己也是小弟云集,一呼百应。但也因好勇斗狠,在初中时,即被学校劝退,高中时半个学期就被留校察看,一年内就被劝退好几次,而且时常被保卫科找去“谈话”,甚至于在校读书时,即被派出所“请去”接受教育。但是师父说,基本上都不是因为自己找事,大都是为了帮同学打架。正是因为这个性格,所以到了社会上以后,自然也是经常被地方警局约谈。 师父满背的刺青,但却是心地柔软,因为在师父一开始选择刺青图案的时候,道上的朋友们都建议师父刺上“过江龙”“下山虎”一类的。但是师父在选择图案时,却对一尊观世音菩萨情有独钟,所以就纹了一背的菩萨,并上了颜色。因为师父比较瘦,那个纹身师又是个新手,所以针针都刺的很深,但师父的毅力也是超强,一口气纹玩,也不喊疼。最后在纹完以后,师父竟然突发奇想,让纹身师又给加了八个字,“佛光普度,普度众生”。 当时的朋友们都笑师父说,你又不出家,纹这个干啥呀!师父说,就是喜欢,觉着这个话非常酷,很有力量。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个纹身也成就了师父后来出家的因缘,因为师父见到剃度恩师本悟法师的时候,法师说,你这个样子,看来也只能出家了,否则满背的菩萨,夫妻之间怎么生活呀!(出家后,师父一直想把纹身给洗掉,也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彩色刺青一般很难清洗,需要整背的植皮。所以师父一直很懊恼,总觉着年少无知纹了菩萨,对菩萨很不恭敬。直到后来,师父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心中才释怀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年的师父,就是一位不畏强权、敢想敢干,勇于承担的人。师父从不喜欢按套路出牌,更不喜欢因循守旧,思维非常开阔,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师父曾经告诉我们,没学佛的时候,他最崇拜关公的神勇仁义,最崇拜电视剧里包拯的铁面无私,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势利小人、忘恩负义之辈。而自己的小时候理想却很逗,就是当“国家主席”,最好是“宇宙之王”——直到后来师父接触佛法时才感慨地说,宇宙之王就是佛陀呀! 师父是狂放的理想主义者,性格非常的放任不羁。所以后来稍长大一点,就弃学经商去了,但也“从未得志”,反倒是到处惹事闯祸,到哪里都是“焦点人物”。虽然在外面师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哥,但在家里却是一位敦伦尽分、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师父的母亲知道师父脾气不好,爱打架,故而每次出门都嘱咐好多遍,告诉师父在外面赚不赚钱无所谓,能吃饱就行,钱不够就回家拿,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跟人打架。所以师父说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感觉非常惭愧,在外面不论惹了多大的事,受了多少苦,为了防止父母担心,都不会表现出来。 师父生性至孝,有一次师父的哥哥买房子缺钱(当时师父尚未出家),师父就跟他说:“哥,我什么都不要,家里的所有的这些钱啊、房子啊,你可以全部拿去;但是你得答应我,你一定要把父母留给我,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 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 就这样,懵懂少年长到了快二十岁。 偶遇佛法,成就出家 虽然师父如此不羁,但好似风光的背后,是师父从小就有的无常感。这种时不时被触发的感觉,经常让师父觉得世事如梦,转瞬即逝,生死逼迫,无有可乐。 也许是宿世的善根一朝成熟,2007年9月偶然接触佛法后,师父顿觉心灵受到了启发,对佛陀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在完全不懂佛法、尚未入门之前,就写下了七八条大愿,其中有两条就是守护一切正法道场,建立正法道场、弘扬正法。师父笑着告诉我们,当时发下豪愿,可自己连什么是“正法”都不知道。 后来师父也遇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更激发了宿世善根。其中有一次,师父去一个专门供奉关圣帝君的村里,参加降神法会(扶乩)。当时是一个小兄弟带着师父去的,那里的人师父都不认识。因为那个小弟的母亲也是其中的一位神婆,所以托了关系,可以在法会散场后单独面见降神的“关圣帝君”,这让师父感觉很神奇,不可思议。 师父说当时很多人都在请问很多事情,然后关圣帝君一一给他们答复,貌似人们都觉得说得很准,但自己却是半信半疑。最后这位“关圣帝君”给信众们“开示”完以后,目光祥和地看向师父说:“小伙子,你乃我佛门中人也,幸会幸会!……大家若无事,关某人回宫去了……”在场的信徒们都向师父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师父却被深深震撼,因为师父根本不认识他们,属于临时赶场。 关于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在这里就不多提了。 后来,师父辗转接触到了一些佛教居士,粗浅地交流了几次佛法以后,就被佛教教理深深地吸引了,一心想去当地的龙兴寺做义工“赎罪”(龙兴寺的遗址为师父高中学校的操场,后来有人恢复重建),随即放弃了世间一切的事业及理想,发心去做义工。(但后来机缘成熟,却跑到了青州广福寺。) 也许是昔日花天酒地的历史过于“辉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壮哥”能拿着每个月四百元钱的超低补贴,在寺院过清苦的生活。当时正值广福寺恢复重建,师父身心力行、任劳任怨,虔心护持寺庙,并近侍寺院的住持上本下悟法师参学天台宗。 想当年师父刚去广福寺的时候,有些人了解到师父以前的情况,就去告知本悟法师千万不要留下这个孩子,不然会给寺里带来很多麻烦,最好是赶他走。本悟法师却说:“要赶他走的话,连我一起赶走吧。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呀”。所以师父非常感激本悟法师的护念,在寺里做事都是做最苦最累的活,当司机、挖地沟、修水管、给视频加字幕等,一天到晚都不闲着,这都是师父以前没做过的。 但是在学习方面,依师父一贯的脾气,根本懒于听法,然而在本悟法师的循循善诱下,又不得不去听课。其实师父宿根深厚,一听到台宗教理时,就顿感欣喜,犹如旧识,字字句句如数家珍。虽然没怎么认真读过书,但却是执笔不辍,有如神助。初学佛时随心所写感悟文,直到后来佛学院毕业时再读,也觉颇合法义,无复更改,因而深得法师们的爱护提携。 刚学佛做居士时,师父随手写的偈颂: “不觉”本觉 如来法身成就,缘是不离草木。 众生从来不觉,无明是自老父。 佛性自古未动,实相怎分真妄。 自心具足万法,何管净秽之相。 一念不觉众生,为何不认祖上。 空有二边停顿,凡夫罗汉较真。 菩萨但识中道,成佛尚差一分。 若不单住三谛,三谛原是一理。 法界即此三性,融通无边无际。 随喜生佛一体,实无有法可立。 佛性离妄难觅,觉后真妄本一。 涅槃生死不住,雪仁原是壮壮。 欲求功德福报,留给后代儿娘。 清明上坟不知,还给自己上香。 背觉执妄发疯,愚痴是你亲娘。 四土极乐老家,弥陀慈尊在上。 愿儿勿再流浪,在外苦赚食粮。 盼子早日归堂,自家宝贝无量。 不须三番劳作,真信切愿念佛。 早日回家一趟,继承家业最强。 师父除了颖悟教理,自我修持也非常精进,一接触佛法后便严格戒除荤腥、烟酒。虽然没人劝导,但却坚决戒肉吃素,谁人劝说也不行;而且也不再给家人买肉食。亲戚请他吃肉,他宁愿饿着也不吃,即使得罪人也不怕。师父说:若是真朋友、真亲戚,那他必定会心疼你;但若是因为你改变信仰、吃素念佛,就跟你反目成仇的,这样的亲人朋友不认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