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勇:佛教简史&通识|第六节 世界佛教发展演变及简况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裴勇。欢迎收听裴勇的佛法通识课! 前面几节课主要跟大家分享了世界宗教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世界宗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佛法的背景知识。今天起我们正式进入有关佛法的内容,首先跟大家谈谈世界佛教的发展演变及现状。 大家对佛法的产生、对佛教的创立和演变多少应该有一些了解,有的看过一些佛教史的书籍,有的听过一些佛教史的讲授。但佛教史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对佛教产生和演变的历史的描述主要来自于佛教界,主要是一些有修为有学问的僧人,他们总体上是站在佛教本位立场上进行考察和阐述,史料和依据基本上来自于佛教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因为印度是一个历史感很弱、宗教感极强的这么一个民族,印度几乎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不像我们中国有丰富的历史记载,比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西方也有历史记载的传统。但印度确实历史史料非常少,要不是玄奘大师曾经去印度留学,写出《大唐西域记》这部巨著,印度古代历史更是无从寻觅。印度很多历史遗迹的发现据说都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描述才找到线索的。所以对佛教史的考察,只能是以经为史、以律为史,从佛教浩繁的大藏经中挖掘佛教历史演变的线索。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印度传统是以口传为上、为神圣,以书写为下。所以包括佛教在内印度早期的经典几乎都是口传下来的,大部分的经典都没有写下来的文本形态,目前已经明确发现的最早的佛经写本是公元前1世纪才出现。所以包括佛陀时期在内的早期佛教历史更是难以找到可靠的史料依据。我们目前看到的印度佛教史基本上都是19世纪以后,从西方学者开始逐步梳理出来的佛教史,所使用的方法也是西方近现代学术考证的方法,立足的也是西方历史进化发展的观点。无法考证的或人类理性难以解释的,一般都视为迷信的和不存在的。而这种观点和方法恰恰忽视了佛法的特殊性和实证性。这个实证性不是西方经验实证主义的那个实证,而是体证,因为佛陀创立佛教,是来自证悟,而不是哲学玄想和意识思辨。而近现代以来的佛教史则多把佛教的教法教理也看成是一种发展进化的历史。所以我们看到的通常的说法是佛陀建立了佛教,开始只传讲了缘起、四谛、十二因缘等基础教法,这是原始佛教,或者有人干脆认为佛陀最初只讲了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就是原始佛教。佛灭后,弟子传承了小乘教法。后来由于观点等不同,形成了部派佛教,后来大概在公元1世纪,从部派佛教某一支中发展出大乘佛教,大乘又分化出中观、唯识等不同派别,最后在7世纪产生出密教,佛教在印度完成了其发展形态。这就是近代以来从学术立场形成的佛教史的发展演变统系,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被认为是“客观”的“定论”,这也是我们一般人能了解到的佛教发展的历史,在当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致命的问题就是:这种观点方法得出的结论认为,大乘佛法以及后来的密乘佛法不是佛陀传出的,而是后人根据佛陀的原始或小乘教法发展编造出来的,这就是近现代以来著名的“大乘非佛说”的观点,这种观点等于解构了佛陀的全体教法。甚至有人通过考证认为,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西方净土也是虚构的,佛经、特别是大乘佛经里的很多不可思议境界的描述都是编造的神话等等。这就对佛教全体教法的完整性、特别是大乘佛教的性质和存续等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我们说,佛教宗派的出现时间与佛经是否佛说是两回事。我们说大乘中观派是公元2世纪出现的,瑜伽行派是4世纪出现的,这没有问题,但他们都是以佛说经典为依据归纳概括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他们新创了大乘佛法的内容。这是有区别的。这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后面还会讲到,这里先提醒大家注意,就是你目前所看到的印度佛教史,需要辨别和分析,如果简单接受很可能对佛法的整个理解产生偏差。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能够适当结合佛教立场与学术研究撰写的印度佛教史几乎没有。目前看,近期出版的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纂的世界佛教通史第一卷是关于印度佛教的部分相对能够兼顾佛教本位立场的佛教史著作,可以参考。其他的近代以来的佛教史著作在具体内容上尽管也有很多合理和确切的内容,但在有些关键问题上的结论还是有待观察分析辨别的。 对于一些佛教史基本概念的认知和理解问题最大,像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小乘怎么来理解,还需要非常深入认真的辨析。很多人把小乘佛教、南传佛教当作或称为原始佛教,这是不准确的。也有只把南传或小乘佛法视为早期佛陀教法,称为根本佛教,言外之意大乘不是根本佛教、隐含大乘不是佛说、是后来发展出来的佛教的意思,其实也是不准确的,甚至说是错误的。如果站在整体佛教的立场、或者站在大乘是佛说的立场,大乘当然是根本佛教。我们应该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佛法是一味的,佛陀是针对不同众生的根基,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传授了大小密各类教法,在佛陀时代这些教法都是并存的。由于历史的因缘,小乘佛法的内容开始比较盛行,大乘佛法后来才兴盛起来并陆续成立宗派。后面的课我们还会具体讲到这些问题。 那么部派佛教,是公元前4世纪出现,部派佛教往往一般理解成全部是小乘佛教,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在部派里很多部派都是既有小乘法内容,也有大乘法内容,是大小兼传的,比如上座部,有大乘上座部,有小乘上座部。大众部也不见得完全跟大乘相近,有一部分教法属于小乘。目前学术角度一般认为部派佛教的上座部形成了后来的小乘佛教和南传佛教,大众部后来演化出来大乘佛教。当然这个说法还需进一步考察分析。大乘佛教派系在印度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形态:中观派、瑜珈行派、密教。小乘佛法主要讲的是解脱道,强调发出离心,证人无我,主要是自度,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大乘佛法主要讲的是菩提道,强调要发菩提心,自度度人,悲智双运,证人、法二无我,可以证成菩萨位、直至成佛。密宗则强调其为如来所宣说的"真实密意",不可轻易示人,需秘密传授,因此称自己为"密教",称所有其他宗派为"显教"。 所以显教一词的存在是对应"密教"而存在。这种划分方式主要是基于修行方法和传授方式上的,并没有根本教理上的区别。密教的基础也是大乘菩提道,只是在修行方法上,密教强调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广义上显教包括除密教以外的大小乘佛教。 我们再来看一下佛教的传播方向,这个相对比较明确,很多人有所了解。佛教早期主要是在阿育王时期,大约公元前3世纪,向东南亚和南亚传播,就是现在的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地区。公元前后,向西北方传入中亚地区,向东北方向传入了中国内地,后来又传到西藏。再从中国内地传向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近代以后,大小乘佛教分别从斯里兰卡、中国、日本等地传往欧美。 关于佛教徒的分布,美国皮尤中心有一个2010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佛教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大概有将近5亿人。此外,欧洲有几百万人,美国几百万人,非洲和拉美比较少,只有几十万人。但这些年通过不断增长,像拉美和非洲也佛教徒也都超过100万人。关于佛教徒人数分布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佛教徒占总人口数5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蒙古,这些国家都超过总人口的80%,甚至90%,像中国台湾也超过了50%。第二种情况是,佛教徒人数虽然占该国总人口50%以下,但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这样的国家有日本、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这个统计数字中,中国的佛教徒人数占总人口18%,大概有2亿信众。第三种情况是,佛教徒占总人口50%以下,不是全国第一大宗教,但信教人数众多的,这样的国家,像马来西亚,总人口2000多万,佛教信徒有500多万,占了大概1/4,也是很多的。尼泊尔、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都属于佛教人数比较多的国家。上述加起来估计大概有6亿人,跟前面的统计数字略有出入。 欧洲和澳洲近几年佛教发展迅速,很多官方数据都比较早,已经过时了,现在据当地媒体估计,澳洲信教佛教徒增长了6%,澳洲总人口2000多万,6%就是100多万,也不少了。法国佛教徒占总人口3%,现在也将近200万。法国、德国是欧洲佛教徒人数最多的地方。印度这几十年来,动辄有数十万贱民皈依佛教,官方数字比较保守,比较早。目前绝不只这些数字,媒体估计已经增长到3.25%。因为印度人口基数比较高,佛教徒的人数应该已经达到了约4000万人。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世界佛教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下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国际性佛教组织和南传佛教有关情况。

2023-01-25

裴勇:佛教简史&通识|第五节 新兴宗教及相关问题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裴勇。欢迎收听裴勇的佛法通识课! 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了世界宗教人口统计和发展大势。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兴宗教和邪教问题。这将有助于帮助大家分清正邪,争取在信仰或者学修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歧路,能够步入正信和正法的轨道。 我们先来看新兴宗教。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曾经说“凡是宗教失败的地方,崇拜就应运而生。” 他这里所说的宗教,就是指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各种传统宗教。那么所谓崇拜,英文叫cult,就是崇拜、膜拜的意思。由于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初期,古老的传统宗教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往往显得僵化和无力,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宗教也开始怀疑,一些人对传统宗教丧失信心,不再信仰。但人们终归还是有精神需求,仍然要去寻找一种传统宗教替代品。这样就促使了新兴宗教的产生。新兴宗教提出“改造已经过时的宗教”,“重构社会”的口号,力图改革传统,甚至否定传统,谋求灵活创新,适应了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文化观、价值观乃至宗教观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们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失落。新兴宗教从欧美开始大量兴起,据《大英百科年鉴》统计, 1900年新兴宗教信徒500万人,1970年猛增至7000万,1997年全球新兴宗教信徒达1.5亿。新兴宗教教团有10万个以上,遍布世界各地。新兴宗教最活跃地区主要有欧、美、日、非洲南部、中国台湾等地。比较有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新兴宗教有美国的摩门教、在西亚产生的巴哈伊教,日本的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等。很多新兴宗教都以反传统著称,初期经常被视为异端邪说。但一些成功的新兴宗教,由于能够灵活创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有的新兴宗教逐渐调整教义教规,主动缓解与传统宗教的张力,与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相融合,逐步被社会更广泛地接受,成为遍布全球、拥有众多信徒的中型或大型教会,像刚才提到的摩门教、巴哈伊教、创价学会等。 摩门教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宗教,也是美国的第四大宗教团体,全球信众超过1500万人。由约瑟斯密创建于1830年,信徒相信耶稣基督和上帝一起向约瑟斯密显现呼召他成为一位先知来复兴原始基督教信仰。摩门教信徒相信圣经之外,还相信由约瑟斯密传出的《摩门经》,因此,摩门教不被当时的基督教主流教派承认,认为是异端邪说,所以摩门教从成立之初就一直遭受其他主流教会的迫害,不得不从纽约州开始不断迁徙,约瑟斯密被抓入监狱处死。最终,教会长途跋涉到犹他州荒芜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这就是著名的盐湖城。在第二任教主杨百翰带领下,摩门教稳定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走上正轨。后来的杨百翰大学就是为纪念杨百翰建立的,杨百翰艺术团也非常有名,80年代曾来华演出。摩门教初期为对抗迫害维持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曾实行过一夫多妻制,这也成为摩门教被称为异端的理由,后来一夫多妻制被停止。但直到现在仍有摩门教会的小型分支继续鼓吹一夫多妻制,但没有太大影响。摩门教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大家所熟知的国际连锁酒店万豪酒店就是摩门教创立的,国际上,万豪酒店里都会放置圣经和摩门经。 巴哈伊教是19世纪从伊朗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巴布教派衍生出来的,教主是巴哈欧拉,建立发展了巴哈伊教经典,1863年成立教会组织,其子阿布杜•巴哈将巴哈伊教传入欧美。巴哈伊教强调“上帝独一”、“宗教一源”、“人类一体”、“世界一家”。接纳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认为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显示者,包括:耶稣、穆罕默德、摩西和佛陀,因此有一定的吸引力,成立之初也是屡遭迫害。巴哈伊教在全球有600-800多万信徒,在大多数国家都有分支机构,无神职人员,最高机构是设在以色列海法的“世界正义院”,由9人集体领导、选举产生。20世纪初,中国北洋政府驻伦敦总领事曹云祥加入巴哈伊教,他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推广巴哈伊教,称其为“大同教”。当代,中国地产商人潘石屹加入巴哈伊教。 此外,日本的创价学会和立正佼成会都是属于佛教背景的新兴宗教团体,都是从日本佛教日莲宗衍生出来,由于教义简单实用,形式新颖灵活,吸引了大量信众。现任名誉会长池田大作曾经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对话展望二十一世纪,产生国际影响,创价学会还创立了日本第三大政党公明党,曾经参与斡旋中日建交。也由于参与政治太深,创价学会也一直备受争议。 以上介绍了几个比较正面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宗教。另有一部分新兴宗教则走向极端,逐渐演变成为邪教,英文叫Evil Cult,邪恶的膜拜团体。所谓极端,就是指他们最终都走上违反人性、对抗法律、危害社会的罪恶道路。国际宗教专家和法律专家经研究对邪教特征得出一个基本共识,即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狂热的教主崇拜,二是编造“世界末日劫难”说,三是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反人类特点。一般都会采取精神控制方法,存在大肆敛财行为,最后走向暴力犯罪,包括性犯罪、集体自杀、施放毒气等。在当今世界,邪教的危害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基督教背景的邪教最多,欧美有几千个邪教团体、影响面涉及2000多万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人民圣殿教、大卫教派、法国的太阳圣殿教、科学神教等,还有亚洲韩国的统一教等。比如,人民圣殿教,1953年由吉姆·琼斯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初期只是一个普通的独立基督教团体,在196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走上邪路,琼斯自称是神的化身,几千年前化身为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后来又化身耶稣基督,创建了基督教,后来又化身列宁,将社会主义发扬光大。1978年11月18日,琼斯鼓动九百多名信众在南美洲圭亚那琼斯镇集体自杀,里面还涉及故意谋杀。琼斯本人也在事件中死亡。再比如大卫教派,1934年,豪迪夫在美国创立,大肆宣扬世界末日论、禁欲主义,造成恐慌,但教主本人则肆意妄为。后来大卫考雷什在1988年取得控制权后,自称先知,后又自称基督转世,宣扬1993年为世界末日,教徒们要和异教徒战斗,牺牲者方可进入天堂。因此严厉控制信众,开始屯积军火,下令信众接受军事训练。考雷什在教内娶了多名妻子,当中甚至有未成年人,另外又虐待儿童及储存大量军火,与美国执法部门进行武装对抗。 1993年美国执法人员出动直升机和装甲车大炮,围攻大卫·考雷什总部山庄,双方共96人在事件中死亡。此外,印度的奥修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中国的法轮功等则是基于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气功等编造的混合邪说体系。对于佛教界来说,法轮功非常可恶,它盗用了作为佛教象征的“法轮”一词,致使我们现在在网上搜索法轮一词,出来的大都是法轮功,而且导致有的时候法轮两字无法上传。 在中国,属于利用基督教背景建立的邪教组织有呼喊派、被立王、全范围教会、东方闪电、实际神、全能神等。盗用佛教名义建立的邪教组织和准邪教组织有台湾的宋七力、青海无上师的观音法门、卢胜彦的真佛宗等,还有大陆的义云高“多杰羌佛”、金珂玄雷的中华唐密、澳洲的卢军宏心灵法门等。此外,就佛教而言,还有不少附佛外道和相似佛法招摇于世,对佛教正法构成很大威胁,把一些想学习真实佛法的人引向邪路。因此,对邪教和一些附佛外道的了解和认识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分得清正邪,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我们从信仰的角度看,正规的宗教应该是一种对人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人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无限整体的一种把握或体悟。而邪教是以一种狂迷的态度把相对的人或物等有限存在绝对化,顶礼膜拜,形成痴迷和盲信。正规的宗教是正信的弘传和组织化存在。邪教是迷信的放大和组织化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两者的基本区别。我们可以再从法律的角度看,法律上认定邪教是因为邪教组织对他人、对社会构成侵犯和危害,主要是从其行为方式或行为后果进行判定。中国刑法第三百条中的“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法国对邪教的定义是,邪教(SECET)是一种组织形式专断,带有一定宗教目的(不论宣布与否)、其行为危害人权和社会平衡的团体。应该说,邪教是一个刑法概念,需要由法律来认定,并不是随便由个人和民间组织随意可以认定。现实中也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某个个人因为自己偏执或与别人观点不同,就把自己不喜欢的一批人,包括公认的邪教人士,也包括一些有争议的人士,甚至还包括一些护持佛法正信正见的人士,都放在一起胡乱“认定”为邪教或邪师,在网络大肆传播,有的甚至盗用中国佛教协会或其他官方的名义造谣生事。这也需要大家注意的,避免受到误导。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给大家介绍世界佛教的发展演变基本情况

2023-01-24

裴勇:佛教简史&通识|第3节   西方代表性宗教举要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裴勇。欢迎收听裴勇的佛法通识课! 上节课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三大世界性宗教,就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 主要谈到三大世界性宗教的文化背景。三大一神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佛教与印度教的联系与区别。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西方代表性宗教——基督教的基本情况。 为什么要说说基督教呢?大家知道佛教是我们东方宗教的主要代表,而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主要代表,我们对于基督教应该有一个比较多一点的准确一点的了解。因为基督教影响比较大,有非常丰富的弘教经验、有非常有力的护教方法,很多地方值得佛教学习借鉴,所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基督教这个词英文叫Christianity,这是一个大的基督教概念。在中世纪欧洲东西方教会大分裂之前,还没有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概念,主要就是一个大的基督教概念。1054年,由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帝国,教会也随之分裂,成为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两个教会。东方教会是以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中心,建立了东正教。西方教会以罗马为中心。由于两方争夺教会的首席领导权,西方教会的罗马教皇,和东方教会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互相绝罚,就是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于是教会开始分裂。在东方形成了东正教,西方就形成了天主教。天主教,英文Catholicism,这个词是公共的、普世的意思,东正教orthodox,这个词是正统的意思,所以天主教传统上又被称为公教,东正教被称为正教。一个强调普世性,一个强调正统性。 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在16世纪的时候,德国的神父马丁路德引发了宗教改革,宣布脱离天主教罗马教廷的领导,于是就产生了基督教新教。新教这个词叫Protestantism,就是抗议、反对的意思,就是反对当时罗马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的统治,实行独立自治,后来陆续形成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小的反对派别,统称为新教。在我们中国一般把新教称作基督教或者称作耶稣教,所以在中国基督教这个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指新教。现在学术界为了明确区别,防止混淆,就把历史上的大基督教称为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这里的基督教就是指狭义的新教。 16世纪基督教新教出现后便形成了近代基督宗教的三大流派,就是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又分别被称为公教、正教和新教。这里给大家讲讲他们之间的简要区别。天主教呢,是采取教阶制、天主教自己称作圣统制,天主教有教皇、红衣主教,又称为枢机主教,枢机主教相当于教廷权力机构的组成人员,有参与选举教皇的权利。还有大主教,也称为总主教,就是管理一个省的主教,一般一个教省会包括几个教区,再往下就是教区主教,掌管一个教区,一般一个城市有一个或几个教区。每一个教区下面分别以一个教堂为中心形成若干堂区,主管堂区教务的就是神父、此外还有专门从事修行和服务的修士、修女。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有些跟佛教类似,就是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都是出家人,就是说,主教、神父、修士、修女都是独身的,就是把全部生命和意志都献给上帝和教会。过去中国人称他们洋和尚。 东正教的教会体制结构与天主教近似,但不像天主教是一个大一统的教会,而是分为十几个各自独立的教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希腊东正教会和俄罗斯正教会。东正教的最高领袖称为大牧首,教区领袖称为大司祭,相当于主教,主教是独身的。堂区负责人称为司祭,相当于神父,东正教的神父是可以结婚的,但如果结了婚就不能再升任主教。东正教的修士、修女也都是独身的。 基督教新教则采取了一些新的适应时代的一些方法,他们的教职人员不再独身了,而是可以结婚有家室。新教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教会体制,有实行主教制的,高阶神职人员也称主教、大主教,像英国圣公会,实际上一定程度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会体制,所以英国圣公会的体制和仪式看上去比较接近天主教。新教的普通教职人员一般称为牧师,有一些教派比如长老会叫长老。在英国圣公会,还有德国信义宗这样的基督教新教派别里,也有修女,其他大部分的基督教新教的教派都没有独身的修士、修女了,这是体制上的一个基本的简要的区别。 我们再说一下天主教。天主教在当今世界仍然有比较大的影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天主教的教皇,中国天主教传统上翻译称为教宗,英文Pope、意大利语PaPa,教皇或教宗就是教会的宗长、是耶稣主要十二宗徒的首领,天主教称作宗徒之长,宗徒这个词基督教新教一般翻译为门徒、使徒。天主教所说的宗徒之长就是圣彼得,圣彼得是新教的翻译用法,天主教的翻译叫圣伯多禄。如果拿活佛转世相比的话,天主教的教皇就相当于圣彼得的转世,只不过教皇是枢机主教选出来的,不是抓阄或皇帝指派的,当然需要世俗统治者的认可。当代最有影响的天主教教皇就是已故的约翰保罗二世教皇,天主教传统的翻译叫若望保禄二世。在一些人名和术语的翻译上,天主教和新教有很多不同,天主教的翻译比较传统古奥。大家有的可能听到过这样的中国名字,比如陈约翰,基本上可以判定此人是新教基督徒或者与新教有关。如果叫陈若望,那他应该是天主教徒。约翰保罗二世曾经对当代世界政治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和保罗二世在梵蒂冈图书馆通过密谋策划推翻了东欧苏联的共产主义体系。因为保罗二世教皇是波兰人,所以东欧解体最初从波兰开始。波兰以后,苏联、匈牙利等等一系列东欧国家,一个个都瓦解掉。天主教向来跟政治关系密切,直到现在仍然对国际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教皇的梵蒂冈虽然只是一个教会团体,但仍然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那背后不知道有多深的不为人知的政治秘密。现任教皇是方济各,这个名字一般常翻译成佛朗西斯,这位教皇来自阿根廷,但祖籍是意大利人,原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主教,2013年被选为教皇。这位教皇也很有国际影响力,他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教皇,他前两年会见了君士坦丁堡的大牧首,谋求在基督宗教范围内的和解。他还会见了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这是千年以来,就是天主教与东正教分裂以来,双方的第一次会晤,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西教会两方谋求新的和解,天主教称作“合一共融”。应该说佛教也需要借鉴这种精神,要包容、要团结佛教的各教派,而不是互相攻击,这对佛教的整体发展非常重要! 天主教的礼仪很有意思,有一些跟佛教相似,特别跟藏传佛教相似的地方更多。首先在忏法上,佛教有各种忏法,天主教也有很多忏悔仪式。在法物上,佛教有念珠,一般信众都会使用,现在就连不信佛的人也有好多佩戴佛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天主教也有念珠,是59颗珠构成,有它的功能,比如某一个结是念什么经,有具体规定,很有意思。伊斯兰教也有念珠,一般是33颗,用来赞颂真主。在法器上,佛教在法会上有用手提香炉,天主教仪式也使用手提香炉。还有摸顶,天主教叫祝圣、降福,相当于佛教的加持,特别是藏传佛教,上师经常给信众摸顶加持。还有大礼拜,天主教晋升神父的时候,要行五体投地大礼,这跟藏传佛教的大礼拜很像。 接下来,我们说下东正教。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把他们的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到东正教文化。近些年中国跟俄罗斯的关系友好,习主席还曾经接见过俄罗斯东正教的现任大牧首基里尔大主教。天主教徒看着非常眼馋,对他们来说,他们更希望坐在习主席旁边的是罗马教皇方济各,因为中国与梵蒂冈还没有建交,梵蒂冈是目前欧洲唯一一个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前两年,中梵关系稍微有一点改善。双方就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即主教任命权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真正完全改善并建立外交关系,这个路可能还很漫长。 我们再看看基督教新教,新教各派共同特点是强调因信称义,你只要信上帝信耶稣,你就会得到拯救。新教还强调信徒人人都可以成为神职人员,不再接受由教会作为中介来拯救人,而是认为人人直接可以和上帝沟通,《圣经》就有最高权威,而不是教会的训导和规制。这是新教各派主要的共同特点。 16世纪,新教三个主要宗派在欧洲就已出现,在德国是马丁·路德的路德宗,瑞士是加尔文宗,又叫归正宗。在英格兰是亨利八世国王建立的教会,叫做安立甘宗,就是圣公会。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首领是英国国王,其次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路德宗主要分布在德国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归正宗主要在瑞士、德国一部分、荷兰和苏格兰。圣公会主要在英格兰,这三大宗派的信徒人数,当时占新教徒的绝大部分,所以称为新教主流宗派。 17世纪中叶,英格兰出现了一个清教徒运动,他们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妥协保守的英国国教圣公会。由于清教徒运动,在英格兰形成了长老会、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等这些各种新的派别,因遭受宗教迫害,清教徒后来通过移民到了北美新大陆,在北美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新教教派。 基督教的教职和管理体制主要3种: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也叫会众制,主教制相当于教阶制,圣公会是这种形式,有点像政府科层体制。长老制,有点像精英管理的体制,他们推选出长老来掌管教务。公理制是群众自我管理的体制,全体信众直接执掌教会权利,聘请牧师来主持宗教仪式。 美国是以基督教新教为主流,新教各派在美国教会占主导地位,尽管从单个教会信徒人数看天主教信徒最多,大概6000多万人。当代在美国最有代表性新教教派是福音派教会,在美国影响巨大。福音派有一位著名的布道家葛培理牧师,他从年轻开始经常在体育馆、海滩等大型场地举行动辄上万人或十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型布道活动,在美国国内外影响巨大。葛培理牧师跟美国历任总统关系非常都密切,从里根、布什、克林顿到奥巴马等关系都很密切,可以说这个牧师的地位相当于佛教所说的国师了,他很长寿,2018年99岁去世。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宗教人口的基本情况,还有世界宗教发展的大势。

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