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三昧宝忏简介

法华三昧宝忏简介

中国有二部大经,称为经中之王的其中一部就是《法华经》。智者大师在灵山会上亲受佛记,参预法华大会,为救众生之苦,隐药王之真身,现同人形在天台教化,号称东土释迦。末法众生根器渐劣,不能顿悟菩提,于是大师发大悲心依经中安乐行品,与普贤劝发品所示实践法,以有相行进入无相行,特以仪规礼拜称名方式而集成为单行本,即是《法华三昧忏》。

时际末法,如欲速成佛道的经典,当推《法华经》,亦是如来灭后的末法世中为欲达成目的而针对实践的修持法。故丛林中向来流行着一句话:“不知楞严难开悟,不学法华不成佛。”今日与大众很有缘份,在本山能与大众共同学习讨论《法华三昧忏》,已经种下成佛正因,此是多生善根成熟。佛在经中说此《法华经》在十方国土尚不得闻,何况得见,故知大众有殊胜福德因缘才能见此法华经三昧忏法。

今欲了解礼拜《法华经三昧忏》的种种殊胜,当分五大科:一、作者殊胜;二、传承殊胜;三、法门殊胜;四、感应殊胜;五、流通殊胜。

第一科、作者殊胜

   分六科:1.祖业殊胜;2.出生;3.所证功德;4.事业;5.灵应殊胜;6.总论。本忏作者是号称东土释迦佛的智者,大师前生是本经中的八大菩萨之一的药王菩萨转世。此与余忏作者是不能相比的。为了大众能对作者有个认识,先介绍大师一生情况。

1.祖业殊胜

大师俗姓陈,湖北荆州人。父亲名叫陈起祖,在梁朝时任散骑常侍大将,后又立功,封益阳候。母亲姓徐,梦五色祥云缠身入怀即怀孕。

2.出生殊胜

   母徐氏,十月怀胎满后,梦吞白龙。当生之时光明满室,邻人望之以为火,至则知其生子,众咸惊异。欲陈庆席,火灭汤冷,杀生不成。可知大师初生,即有此种威力功德。且有二僧,叩门曰:“此儿道德所钟,必当出家”,言讫而隐。师眉分八彩(尧眉目八彩),目耀重瞳(舜有重瞳),有古帝王者之相。师虽在怀抱卧即合掌,坐必面西。

3.所证功德

   七岁喜往伽兰,蒙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年十七于佛像前誓为沙门,夜梦佛授金手,从窗而入三摩其顶。又见高山近海山顶有僧举手招之,须臾间伸臂至于山中接入寺院。僧曰: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年十八即往果愿寺依法绪大师出家。二十受具戒,从慧旷大师学律并通方等诸经论。常喜修禅,时南岳大师在大苏山,即往顶礼。思师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遣,今复来矣!”即示修四安乐行法等,于二七日中证得法华三昧。南岳叹曰:“非汝莫证,非我莫识。汝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乃奉师命前往南京弘法。当地有法济者,自仗禅学倚卧而问曰:有人入定,闻大罗山地动并知僧铨大师在修无常观定,此何禅也?对曰:边定不深邪乘暗入,若取若说定坏无碍。法济禅师惊起谢曰:我得此定,向人说,因此永失。

   已而朝中大臣咸来请益,陈宣皇帝亲下圣旨停朝一日,分文武百官大臣往听智者讲《法华经》,听者数万人。三十八岁入天台过石梁桥见一老僧曰:颇忆招手相引时否?师即忆之乃于北锋创立寺院宛若昔梦。寺北别锋名华顶独往禅定头陀。忽于后夜大风雷震山精鬼怪妖魔不计其数,状极可畏,师心入定自然退散。复作父母师僧男女之形,乍枕乍抱悲哽流涕,师深念实相力体达本无,寻复消殒,强软二缘所不能动(此皆天子魔所为之状,此土诸修行少有能降伏天子魔者)。明星出时见一神僧谓之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

  后陈宣帝下旨割天台县税收归常住资粮时,有袁子雄、庚崇二居士入山听经,值讲净名,即专心斋戒连日听法,子雄见堂前有山琉璃映彻,山阴曲涧跨以虹桥,圣僧数十皆手擎香炉登桥入堂。雄以告崇,崇称不见,雄因发心改造讲堂。

4.事业殊胜

当时临海市长名计诩,请讲《光明经》,渔者皆去杀,三百多里长大江作为放生池无人捕者。计诩后因事犯罪杀头之日,远想大师垂救,夜梦群鱼亿万吐沫相濡,明旦有诏特赦。

   师四十岁时,陈宣帝下旨请大师于光宅寺讲《仁王护国经》。师上座时,皇帝亲自伏地三拜,正宫皇后请立法名。

   隋开皇十年十二月,师至荆州回乡答地之恩,将建寺院。乃选于当阳玉泉山及重修十住寺,道俗禀戒听讲者至五千多人。初至玉泉山,见有大木,树叶茂盛,中虚如庐,乃于其处趺坐入定,一时天地,风雨怒号,妖怪殊形倏忽千变,有巨蟒长十余丈,张口内向,阴魔列陈,炮矢如雨,经一七日了无惧色。师悯之曰:“汝所为者生死众业,贪着余福不自悲悔。”言讫众妖俱灭,其夕云开月明,见二人威仪如王前致敬曰:予即关羽,汉末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予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事相有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故王此山。大德圣师何枉神足。师曰:欲于此地建立道场,以报生身之德耳。神曰:愿长悯我愚,特垂摄受,此去一舍,其土深厚,弟子当与之平,建寺化供,护持佛法。愿师安禅,七日以须其成。师既出定,见湫潭千丈化为平址,栋宇焕丽巧夺人目,神运鬼工甚速若是。师领众入居,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曰:弟子今日获闻出世间法,愿洗心易念,求受戒品,永为菩提之本。师即秉炉授以五戒,于是神之威德昭布千里,远近瞻祷,莫不肃敬。

   当时荆州自春至夏天旱不雨,师至水发之源,口咒手挥,风雨交集,百姓大喜,歌咏满道。荆州总管王世积入山致拜,战汗不已,退谓人曰:吾屡经军阵临危更勇,未尝如今之怖惧。当时学士昙捷请讲金光明,其俗专业杀捕,及闻法感化,于是一州五县咸舍杀业。后于一夜,皎月映床独坐说法,如人问答,传者智唏明旦启曰:未审夜来见何因缘?师曰:吾初夜梦大风忽起,吹坏宝塔。

   又见南岳共喜禅师令吾说法,说竟,谓我曰:他方华楚国相望甚久,缘必应往吾等相送。吾拜称可,此死相现也。智朗请曰:不审师入何位?师曰:汝等懒种善根问他功德,告实何益?吾今当为破除汝疑,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登五品。吾请师友侍从观音皆来迎我,波罗提木叉是汝之师。吾常说四种三昧是汝明导,我与汝等因法相遇,以法为亲,传通佛灯是为眷属。言讫唱三宝名,如入三昧,实此十一月廿四,寿六十,僧夏四十。师造寺弘所,造像八十万尊,度僧万四千人。

 

5.灵应殊胜

师于三十年唯着一衲,冬夏未尝释体,有所受施一果一缕悉以入众。后隋炀帝王将为智者大师打千僧斋为追荐功德,夜梦群僧集阁见智者飞空而至。四月十六日,天台山修禅寺,僧众方就坐禅,上座道修见智者常服按行堂内,少时方出。上座惊起瞻拜,众共悲叹。

   隋仁寿年正月,温州法晓禅师闻智者胜德,特至龛所施绕千拜,一夕龛自开,光照林木。一寺奔驰,众共瞻礼。是年十一月廿四忌日,帝又设千僧斋,午后使人同大众开视灵塔,唯空床虚帐而已。又天乡寺僧慧延乃智者弟子,忽闻迁化感咽不已,欲知智者生处,因写《法华经》以求冥示,潜思多日,忽梦智者从观音西来,曰:疑心去否?当地人马绍宗为寺护法而有疾,心念求护,夜梦大师趺坐床上焚香如雾,安慰绍宗曰:家贫能施何疑无福。时兄及妻同夕感梦,香气屡日,其疾即愈。

   又张造者,年迈足蹶,登龛拜祝曰:早蒙香火,愿来世得度脱。忽闻龛中应声,及以弹指,造再拜愿重赐神应,即闻如初。老妇愈氏年九十患一脚短,凡十八年专往龛所殷勤设斋,觉短脚还申步履平正。荆州弟子法偃,于江都造智者像,流汗拭已更出,后钱忠懿王更追封法空宝尊者。

6.总论

如上所述,可知大师功德,前生后世灵感不可思议。此《法华三昧忏法》是智者大师亲笔所成,为当时的弟子怎样可以得证法华三昧,当生成佛最为殊胜的至尊无上的微妙法门。故根慧大师说:“凡欲求忏悔今世恶劣业障消除者,开佛知见修行增福慧者,要超出三界火宅入清凉地者,乃至为千佛授手者,宜虔诚修习此《法华三昧宝忏》。

   各位,佛法难闻,时机易失,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见少年人,所以修行要紧。切!切!

第二科、传承殊胜

   古德云:“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此句是说明了学习佛法必须有传承师授于徒,徒授于孙,代代相承,即不乖错。若无师承相传,凭自己世智辩聪,强解出世法的佛经,罕有不错误者。

   为什么呢?略说有三:1.世出世法事相相违;2.凡夫知见本身即是有漏、有对,故以有漏相对无漏,即不能会无漏无为法;3.凡夫心识与思想、经验、知识无常,不能领会万劫不变常理。故经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而现在的人,因为没有传承,各解各的。因为每人知识、经验、背景、习性等各方面的不同,于是知见纷纭,使后学者不知何适。为了使大家能引起这方面的重视,故很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本书作者的传承殊胜。大家依此忏法修持,必获殊胜功德。

本书作者智者大师殊胜传承略说分二种:

1.金口传承

什么叫金口呢?释迦如来金色身智者亲从佛口传承,故云金口传承。此中有二:①远金口传承;②近金口传承。

   ①什么是远金口传承呢?根据明朝传灯大师所著《天台山分外志》记载:智者大师,前生是药王菩萨转世。《法华经》中第23品中专门有药王菩萨本事品的介绍,在法华会上有个菩萨叫宿王华,请问世尊:药王菩萨事迹。当时在会大众无量百千万天龙八部,他方此土诸大菩萨罗汉闻皆欢喜。尔时,佛告大众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名叫日月净名德如来,在讲《法华经》。当时会中有位喜见菩萨听经之后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得证现一切色身三昧定。得此三昧后心大欢喜,即此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佛及经。即入三昧运动神力,一时间空中遍满红白莲花、旃檀香等,供养后心想: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乃以香油涂身于佛前以神通力而自烧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其身烧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命终之后即投胎于净德王家。出生之时结跏趺坐即对父说:我供养净名德佛,得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乃以神力飞到佛前,以偈赞佛:“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近”。偈毕,佛告菩萨我涅槃时到,一切大法声闻弟子等皆付嘱汝。菩萨即为佛造八万四千塔,以安舍利。菩萨又自心想:我虽以前以身体供养,我今当更供养舍利。即于塔前双臂缠好油布,以火烧之,经过七万二千年而作供养,令无数人发心修行。尔时大众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是菩萨于大众中立大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

  当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释迦介绍以后对宿王华菩萨说:当时的喜见菩萨即今法华会中的药王菩萨是。

   由此段介绍可以知道,当时在讲《法华经》的时候,药王菩萨是其中法会中的重要人物。药王菩萨亲从佛座下、亲从佛口听闻《法华经》,而药王菩萨即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即药王菩萨(注:故智者初见南岳大师时,南岳大师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此话出自于《天台九祖传》,由此可证实智者大师实是药王菩萨也。)

  智者大师慈悲心重,欲令大众速入法华大法,速证菩提,故依《法华经》而著《三昧宝忏》,我们能依忏修行必获胜果也。此智者大师前身为菩萨时亲从佛传来,故称金口远传承。

    ②金口近传承者:时智者大师二十三岁时,既到南岳大师处。南岳大师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昏晓苦到,如教研心,切柏代香,柏尽继之以栗,卷帘进月,月没燎之以松,经二七日,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亲听到本师释迦还在说《法华经》。此即是大师亲从佛口听讲《法华经》而得到传承。

  此二类传承即是大师亲从佛闻,故依法华而作的三昧忏法,必上合佛意下利众生,胜过余忏。

2.今师传承

   所谓今师传承,即指此生此世的师父传承。智者之师是南岳大师,岳师是北齐慧文大师。北齐慧文大师之师则追塑源于龙树(佛——摩诃迦叶——阿难陀——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迦多——弥遮迦——佛陀难提——佛陀密多——胁比丘尊者——富那夜奢尊者——马鸣尊者——迦毗摩罗尊者——龙树菩萨)。此即今师传承至智者大师未有间断也。

   所谓传承殊胜者,上所述诸师皆是圣人,初祖摩诃迦叶到十三祖龙树菩萨并是佛所授记。北齐慧文大师证铜轮十住位,南岳大师分身四门,证圆教铁轮十信位,智者大师本门迹门前生后世事不可测。故云传承殊胜,故此忏本胜余忏本。

第三科、法门殊胜

   分二:1.引证叙述;2.总结。

1.引证叙述

   《法华经》是诸经之王,是释迦如来亲口所说。《法华经》第三23品中说: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佛告宿王华菩萨: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有人问曰:某经很多是经中王,此《法华经》才七卷,怎么会是经中王呢?俗云:稻草一船不值黄金一粒也。

又云: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第二次强调)

  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佛又曰: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经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骄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如上所述,此《法华经》法门有如是不可思议功德,那怎样去实践修持呢?大师见末法众生根机渐钝不能悟入,故依南岳大师所传承的法华三昧的精髓,撷取《法华经》的精义而揭明显示《法华经》的修法,证入法华三昧的方便行及证果等的原理而作法华三昧忏仪。所以修三昧忏仪,正为悟入《法华经》的境界,其内容宗旨是在显明如何进入菩萨正位,在凡夫地如何证入具足诸佛功德乃至即生成佛的法门。其中内容修法包含了礼拜、忏悔、行道诵经、坐禅等,时间定为廿一日为一期,采取修法形式是半行半坐姿态,而现今流行本中略掉了坐禅一科。

  而一般人拜忏也没有认真全部依忏要求去做,也没有仔细去了解全部依修,所以也就错过了证果的机会了。今引四明尊者《修忏要旨》之文以奉真实发心修持者入门备用。修法华三昧者须预先认识心性之理,与云何进修方法。

  什么是须预先认识心性之理呢?所谓正信也。云何正信?信一切法唯心本具,具无别具皆是缘生故。如是事理不二,色心互融。故法法周遍,念念具足,十方三世不离刹那,诸佛众生皆名法界。当处皆空,全体即假,二边叵得,中道不存,三谛圆融。一心具足,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言言,宁容识识。此是实相不思议境,是入道之要门,依此博运慈悲而又无缘无念,托此巧安定慧而又无作无为。仗兹遍破执情,何情不破,据此反寻塞着,无着不通。道品因其中适,助治附此合行,圆位可登,寂忍不动,不滞相似,速入分真(此段内容着重叙述十乘观法,一观不思议境、二发大心、三巧安止观、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修道品、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无法爱。以上十法须先认识)。故天台智者大师,先令行人亲近良师,学忏悔处,即不思议理观所诣之处,必先了解也。

   入道要门十观,已知,更须认识忏悔之法,乃有三种:一、作法忏:谓身口所作一依戒法所例而忏(即十五初一所作发露忏悔也);二、取相忏:谓定心运想,相起为期;三、无生忏:谓了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观业实相见罪本源,法界圆融真如清净。法虽三种,以此修忏十乘观法即在一时中具足,如是观法是大乘之根本。灭罪如霜降大地,草木皆枯,显示性德如月照千江。以此理性的观法为引导,修于事相上的礼忏。则一礼拜一旋佛,罪消尘劫,献一灯添一水,福大如虚空,故说六根忏时心存三种忏法,则功能全含,如是认识后,方堪谈进修方法。

  智者大师三昧忏仪云:行者初入道场当具足十法:1.严净道场;2.清净身器;3.三业供养;4.奉请三宝;5.赞叹三宝;6.礼佛;7.忏悔;8.行道旋绕;9.诵《法华经》;10.禅定思惟一实相境界。要明白此十法中有但说施为的方法,有教导动作观念者,有教诵文章口自宣说。备详本忏中,一看便知,此不俱引,今只说修忏时,怎样去用功的趣向。第一、严净道场法。第二、净身方法,此并可见。第三、修三业供养,是从一切恭敬。供养已一切恭敬(忏本第三页背面),行者修三业供养之时,须起难思之想,离于实有之心。若香若花,体是法界能供所供性本真空,其量遍周出生无尽,其性常住互彻无遗。不唯遍至此界他方抑亦普入未来过去,普献三宝,等熏众生。虽曰施财通法,是真法供。能资法身,故默想香花偈云:“愿此香花云……”等;第四、请三宝法:“稽首释迦尊……叩祷三宝尊”。第五、赞叹三宝法(忏本第四页):“容颜甚奇妙……我等今敬礼……临命终时俱生乐国”。第六、明礼佛之法:第五页开始到第十页“普为四恩三有……归命忏悔”,且初礼佛时深知佛心不离我心,同一觉源,圆照诸法诸佛悟起,同体大悲,众生迷,强受诸幻,悲苦相对,自然感应成功,一身遍至诸佛之前,一拜普消无边之罪,次运普忏之心用成旷济之道。若不然者,岂但不成大道,抑亦难灭众罪,何者我从无始以来造罪之际,自身为业本,众生为恶缘,生生于彼爱憎,处处于他淫杀,识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无不业累相关,悉为烦恼所覆,今运同体慈悲如理忏悔,尽妄染际,彻真性源,仰答四恩,旁资三有。第七、忏悔六根及四悔法(忏本第十页至第十七页反面):共与莲池海会圣众,应现十方度脱众生也。初修人愿六根之罪愿悉消除,四悔之心愿皆成就。初修忏悔者,必须发露众罪,为何呢?如草木之根,露之则枯。覆则众善皆生,罪根宜露则众罪皆灭。故对三宝,更不覆藏,先发露忏悔。

顺生死十心:1.内计我人;2.外加恶友;3.不能随喜;4.无恶不作;5.恶心遍布;6.昼夜相续;7.覆讳过失;8.无惭无愧;9.不畏恶道;10.拔无因果。此十从细到粗顺生死。应修对治方法即逆生死十心,从粗到细:1.深信因果;2.生大怖畏;3.生大惭愧;4.发露忏悔;5.断相续心;6.发菩提心;7.断恶修善;8.随喜凡圣;9.念十方佛;10.令知空寂。

此逆顺十心通于迷悟两边,故迷真造恶则有十心,逆涅槃流顺生死海,始从无始无明起爱起见,终至作一阐提拔无因果,所以沉沦生死,无解脱期。今遇三宝胜缘,能生一念正信,先人后己改往修来,故起十心逆生死流顺涅槃道,始则深信因果不亡,终则圆悟心性本空,一一翻破上之十心不明前之十心,则不识造罪之相。若非后之十心则不知修忏之法,欲行五悔先运十心。故忏本第十页偈云:“想已当说六根罪过,”然此六根忏文非人师所撰,乃圣语亲宣,是释迦本师说。普贤菩萨为修法华三昧忏法者,欲证法华三昧者,特示除障法门,由大士法眼洞见众生起过之由,造罪之相。是以大士示以忏悔法,开解脱门,令了无明即明,知缠无缠,就兹妙理。忏此深愆故忏眼根罪时,即见诸佛常色;次忏耳根罪时,即闻诸佛妙音;乃至忏悔意根,即悟刹那住处三身一体。以要言之,一切罪相无非实相,以此无生理观为忏悔主,方用有作事仪为忏悔缘,其事仪即指五体投地,如泰山崩克责己心,语泪俱下首罪求哀。如此事业既理观弥进,如洗涤之法,虽净在清水,若不加皂,垢腻难除,故正助合行,如目足相资,岂独灭罪,即能证真故六根忏悔若成。六根清净可获,若不以圆观为主,则不名大乘忏法,纵能灭罪止免三途,纵能生善不出三界。

次之四悔:所谓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也。所以悉称悔者,盖皆能灭罪故也。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修此四悔已,则别要其心专期净土。因此世界不常值佛,多诸恶缘,深位尚乃有退。彼土常得值佛,唯有胜缘,初心即得不退。又彼佛愿力普摄有情,若能愿求定得生彼,况过去现在积集善恶业缘,每到临终咸来责报。临终恶念增盛,则众恶成功牵生恶道;临终善念增盛,则众善皆成,牵生善道。今既求生安养,必须净业庄严。若无愿力强牵焉克临终正念。故诚心发愿,决志要期,既欲往生,宜在专切。

第八行道法:第十七页反面“南无十方佛……到三归依”。第九诵经法:第二十页最后一句,此二者修法之要者在绕佛之身、诵经之声。当下观为法界真如各遍虚空,一切众生闻此句偈,十方三宝受我绕旋,而无能旋所旋,永绝能诵所诵,旋则步步无迹,诵乃声声绝闻,故曰举足下足无非道场。

   第十坐禅实相正观法:本忏缺上诸观想,虽皆称理而带事修。盖欲行人涉事之时,体事即理,心无倚著。今之禅法乃是正修纯用理观,今先明坐相,最示观门且坐相者,当于别室身就禅床结跏趺坐。此坐为最易发禅那,次整衣服不得太宽,宽则袒露;不得过急,急则气拥。次当正身令不萎不倚,项背相对,其头不低不昂令平正自然,勿以力制。合眼令断外光,合口令断外风。次令气息调匀心离昏散,此若调好,禅定可发。次示修观法,当观一念识心德量无边体性常住。十方诸佛与众生,三世虚空刹土遍摄无外,咸起其中,如帝网之一珠,似大海之一浪,浪无别体,全水所成。水既无边,浪亦无际。一珠虽小,形遍众珠。众珠一形,皆入一珠。众珠非多,一珠非少。现前一念亦复如是,性彻三世,体遍十方,须知性具一切即是。故能摄能生,勿谓本觉孤然随妄,缘而方有。今观诸法即一心,一心即诸法。非一心生诸法,非一心含诸法。非前非后,无所无能。虽论诸法性相本空,虽即一心圣凡宛示。即破即立,不有不无,境观又忘,待对斯绝,非心可思。故强示云,不可思议微妙观也。此即是法华三昧亦称王三昧,统摄一切三昧故;亦号总持主,出生一切总持,包摄显密一切观法,故功德甚深叹莫能及。故名法门殊胜,若欲广知应寻《摩诃止观》。当知止观一部即法华三昧之正体,圆顿大乘究竟于此了。

2.总结

  由上可知法门殊胜,略分为三:

   ①体会万法之大小显密性相,归于一乘实相,直接悟证佛果殊胜;

 ②直接领解十方诸佛之密意,佛佛道同,不妄分别高下是非,不生取着平等舍受殊胜;

 ③自能灭除极大恶行,当生证佛之因殊胜;

 此三点略提如此,细分不尽。

   ——以上,法门殊胜竟。

第四科、感应殊胜

   法华法门为众生速证菩提之无上法宝,有能修习必获灵应,故述感应之事迹以添信,引诸祖例证以策进。如下:

   例证1.释慧威,江陵人。少依南岳大师行法华三昧,专思玄寂遂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闻人畜鸟声辄知其音。后又发证神通,飞空履水如步平地,密行殊胜,常人莫能测。

    2.北魏·释志湛,齐州人。住泰山深谷中衔草寺,省事寡言,人鸟不记,读诵法华专修三昧,人不测其业。将终时,圣僧志公禅师对梁武帝曰:“北方衔草寺须陀证果圣僧今日来灭度。”师果于是日无疾而化。

3.释智操,临海张氏,二十即登天台参智者大师,求出家。智者令诵《法华》兼修《三昧宝忏》,至二七夜忏讫,见九头龙从地涌出,上升虚空。天明白师,此表九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三世破无明入法性空也。后移住宝林寺专修法华三昧,初夜即有鬼摇动户窗。三七日中每夜如是,以至槌柱破壁灭灯现状。师一无所动,唯坐禅诵经而已。第三七日毕,见一青衣童子赞曰:善哉。言讫即灭。

4.宋·天竺寺,释祖韶,天台刘氏,十九出家,专行法华三昧。忽见旌幢满前,导者呼为大辨尊天。师即前揖,天曰:师传通大乘,利益弘多。言讫而隐。又梦僧摩顶曰:吾文殊和尚也,示汝五无生义。既觉,五藏清凉如夏天咀冰。

5.明·杭州西溪,释传记,世称法华和尚,修《法华三昧忏》奋志忘疲,力修长期。每获瑞应,默而不言。后息课诵于溪道上,担水担柴行诸佛事。或曰:和尚犹作此有为功德。对曰:无为岂在有为外。七月辞诸弟子,念佛三千声,唱妙法莲华经题者四,面西而逝。次早顶头犹温,异香久之方歇。

    6.禅师僧照,闻南岳妙善心观,特往参谒,凡所指授无不领解。后以南岳命行法华三昧,用销宿障。妙行将圆,见普贤大士乘白象王,放光证明。又感观音为其说法,于是顿悟玄旨,辩才无碍。

    7.禅师大善,幼栖林野,常诵法华,后参南岳专修法华三昧。大都督吴明彻问南岳曰:法华禅门,真德几何?岳曰:信重三千,业高四百,僧照得定最深,智顗说法无碍兼之者大善也。后于止观堂内趺坐而去,七日之内,天常雨花,异香凝结。衡阳令陈正业,闻师道德之盛,每往礼敬蒙示法要,内心欢喜。后见内史郑僧果,数称师德,尝同猎围鹿一群,谓正业曰:君常称善禅师,有慈悲三昧定神力,今日其如此鹿何?正业即率左右同声念南无大善禅师,应时群鹿腾空而出,僧果为之骇服。

    8.禅师慧满,受法华三昧行法于南岳,行之既久遂获证入,乃隐迹云峰不与世通,六十余年一志禅定。当出定之顷,心无他务,唯诵《法华》。既而又证火光三昧,不知所终。禅师行简,亲承智者剃度,禀受法华三昧禅法,常坐不卧。智者在玉泉令往荆州教化,耕牛回至中路,忽逢群盗斩师之首,牵牛而去。师之尸形即从地起以手捧进安项上,健步如飞来追贼党。贼皆惊异,遂还其牛,誓终身为奴以求谢过。

第五科、流通殊胜

  本师咐嘱曰: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四众弟子诵大乘经者;欲修大乘行者;发大乘意者;欲见普贤菩萨色身者;欲见本师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塔分身诸佛及十方诸佛者;欲得六根清净入佛境界通达无碍者;欲得闻十方诸佛所说,一念之中悉能受持通达不忘,解释演说无障碍者;欲得与文殊普贤诸大菩萨等为侣者;欲得普现色身一念之中不起灭定,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供养一切诸佛者;欲得一念之中遍到十方一切佛刹,现种种身作种种神变,放大光明说法度脱一切众生,入不思议一乘者;欲得破四魔,净一切烦恼,灭一切障道罪,现身入菩萨正位,具一切诸佛自在功德者。

   先当于空闲处,三七日中一心精进,入法华三昧。若有现身犯五戒四重失比丘法者;欲得清净还具沙门律仪,得如上所说种种胜妙功德者;亦当于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行法华三昧。所以者何?此法华三昧经是诸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故本忏于忏中最为第一,是故行者应当不计身命尽未来际修行此经。

上语出之于智者亲写三昧忏仪文,引释迦如来亲口,故名咐嘱殊胜。

以上略介天台宗法华三昧宝忏毕。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