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献王德

献王德

【原文】

河间献王德,景帝子,修学好古[1],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2],必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之。由是四方有旧书[3],多奉献王。时淮南王亦好书,所招致多浮辩[4]。献王所得,皆古文旧书,《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之属[5]。其学举六艺[6],立毛氏诗、左传春秋博士[7],修礼被服儒术[8],立二十六年薨。子孙嗣王,至王莽时绝。(《景十三王传》)

【注释】

[1]修学:治学,研习学业。

[2]善书:好书,善本书。

[3]四方:天下,各处。

[4]招致:搜罗。浮辩:浮夸巧辩。

[5]属:类。

[6]六艺:指儒家的“六经”,即《礼》、《乐》、《书》、《诗》、《易》、《春秋》。

[7]毛氏诗:即《诗经》。因系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传,故称毛诗。博士: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8]被服:感化,蒙受。

【译文】

河间献王刘德是景帝的儿子,研习治学喜好历史,能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凡从民间得到好书,一定很工整地抄录一部副本给书主,自己再将正本留下,并且还格外送给对方黄金布帛。因此天下凡是有旧书,大多都进献给了献王。当时淮南王也喜好书,但得到的多是一些浮夸好辩的无用之书,而献王所得到的,都是秦以前的古文旧书,如《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之类,献王治学选用儒家六艺,设立了毛氏诗、左传春秋博士,修订礼法,亲自感受儒家学术,在位二十六年死去。子孙继承王位,到王莽时代才结束。

【评语】

史臣赞曰:昔鲁哀公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知惧。”信哉斯言[1]!虽欲不亡,不可得已。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2],亡德而富贵[3],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4]。何则?沉溺放恣之中[5],居势使然也[6]。夫唯大雅[7],卓尔不群[8],河间献王近之矣。

【注释】

[1]信:确实,诚然。

[2]宴安:安逸享受。

[3]亡:失去,丧失;无。

[4]骄淫:骄纵放荡。失道:违背道义。

[5]放恣:放纵任性

[6]居势:处于有权势的地位。使然:使其如此。

[7]大雅:高尚雅正。

[8]卓尔:特殊、突出的样子。

【译文】

史官称赞说,鲁哀公当年自称:“我出生在深宫大内,在女人堆里长大成年,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真是说的没错!这样还不灭亡,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将养尊处优视作喝毒酒,将没有仁德而享受荣华富贵,称为不幸的事。从汉朝开国到孝帝、平帝时代,被封为诸侯、蕃王的数以百计,大多都骄奢淫逸不懂自律,这是为什么呢?他们骄横放纵的原由,在于他们所处的尊贵地位。而达到高雅脱俗、与众不同的境界的,只有河间献王刘德一人而已。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献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