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相法师:新时代的护法护教讲记

新时代的护法护教****讲记 2019年4月上雪下相法师讲于北京普贤莲社 开场白 大家好,非常荣幸再次来到普贤莲社。这一次讲法的缘起是怎么回事呢?本来是东林寺的融历居士想来找朱院长,共同商量去印度拍一个纪录片,想让我来做顾问。但是我因为比较忙,所以当时没有立即答应,我一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他们可以先讨论一下,到关键时刻我再过来。然后朱居士发了一个帖子,就说裴老师要来讲课,我说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可以去学习一下。 昨天也说了,裴老师讲了一堂课以后,就出来了一些阴阳怪气的文章,故意抹黑的,所以我就想亲自来学习一下,也可以为裴老师作证明。而朱院长对弘扬佛法也是非常用心的人,说师父既然来了,那就也讲一天课吧。我说这也有些突然,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要讲的话,只能简单的谈点激励道心的话,最多两个小时,大家互相学习一下。 好,在开讲之前,按照我的讲法惯例,我们先来皈敬十方三宝,发菩提心。我来念十方常住佛、常住法、常住僧、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通念一遍以后,大家再通念一遍。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 皈依佛,觉而不迷; 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不染。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好,大家请放掌。(大众: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就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新时代的护法护教”,我把它一共分了六章。为什么这个题目叫《新时代的护法护教》呢?因为这个时代大家的护教意识可能比较淡薄,也可能觉得古代人的护法行动已经完成了,认识不到现代社会的一些针对佛教的不良行为,针对僧宝的不良行为,和针对佛教法义的威胁和解构是有多么地严峻;所以我就想以此立题,来跟大家讲一下新时代为什么要护法护教。 一、为什么要护法护教? **(一)**护法护教是与如来圣教相辅相成的 我们看第一章:为什么要护法护教?第一节,护法护教是与如来圣教相辅相成。 1**.**为什么要护法 我首先讲护法的问题。我们觉得释迦佛大雄大力肯定不需要别人来帮助他,他自己就可以完成度化众生的事业——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佛门有一句话,叫“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而佛陀从出世到最后涅槃,一生讲经弘法,全是由诸上善人大家共同来完成的。而且护法的力量在其中占了极大的一个作用,也可以说没有护法的力量,释迦佛出现世间很难完成这一项伟大的弘法事业。 首先我先讲一下,想当年佛陀证道的时候,第一个出来护法的就是地神。《付法藏因缘传》里讲,本师初成正觉的时候,第六天魔王深感愁恼,他当时就来到菩提树下跟释迦佛说:“菩萨你快起来,回去享受五欲之乐,否则我就拎起你的脚来,把你丢到大海里去。”佛陀呢肯定不畏惧这个魔王了,佛陀说:“我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所成功德,无与伦比。” 我们都知道,佛陀出世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就是佛陀在向人天宣誓,佛陀的智慧威德是无与伦比的,有这样的功德,才可以降伏一切魔王,度化一切众生,“而你一个小魔王,无非是因为往昔修了一点点的福德。”魔王想当年供养了一位辟支佛,所以转世成为一个魔王。佛说“你妄想把我丢到大海里,这个可能吗?”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后魔王用尽各种办法,派遣无数魔兵魔将都是不能够倾动如来半分,最后魔王没办法,就开始来问难佛陀了。魔王说:“你说你成佛了,你说你觉悟宇宙真相了,谁给你作证明?”这个时候释迦佛一手触地说:“大地为我作证。”接着坚牢地神及其眷属一齐涌出,说:“我为释迦佛作证。从这个世界形成,我见了无数的这些圣者成就,释迦佛也是如实成就的。”这就是说,地神是佛陀在世的时候,第一位为佛陀来作证明的护法。 还有佛陀自己本身对一些邪魔外道的破斥,例如在《长阿含经》上讲了种种破斥外道的理论。 还有,很多人认为“佛教是与世无争的”“对一些非法的言论不要去管,你只要安住在自己的修行上就可以了”,佛教的观点是这样吗?不是的。佛陀是碰见外道破外道,碰见邪说破邪说,然后通通把它引入正法,随缘度化无量众生。 佛陀所施设的一切方便从来都是体内的方便,也就是说佛陀身语意三业所有的示现,为接引众生所施设的一切方便,都是为了引导你成就无上正觉。 而不像是现在有些出家人、在家人口口声声说的“广开方便”,其实他们很多做法,并不是为了引导众生获得解脱,甚至丢失了佛教本有的内涵,沦为单纯的一种慈善组织、文化组织。他所谓的“恒顺众生”也好,“广开方便”也好,都为了满足人们的一个兴趣而已,甚至是为了跟人攀攀缘,搞搞自己的名利。这种组织一般都是喜欢与不拘一格的禅法相共流,搞这个“某某禅”,那个“某某道”的,把禅的内在解脱本质,退化成一种附庸品。 还有,为什么我们讲法的时候要引用原典,要引用祖师的话。世间有一句话叫“言不关典,君子所惭”。我们讲法也是这样的,在没有开悟以前,你不能广泛而深入的横说竖说,也不能通过扬眉瞬目,敲打对方,就令众生得度了。也就是你自己尚且还没有到达彼岸,那么你是没有能力把其他人拉到彼岸的。但是你自己学了正法,登上了法船,那你也可以劝大家一起登上法船。 所以你讲法时不能离经一字,如果你讲法时随意发挥自智慧,就很容夹杂自己不究竟的见解在里面,甚至是讲出邪见。所以我们讲,在未大彻大悟以前,说法时离经一字即为魔说,而你真正大彻大悟,那么所讲所说,也更不会超出佛经本义。 佛言为根本圣言量,祖语为方便接引与根本圣言量的结合,尤其是历史上已经得道证果的祖师,对圣言量如理如证的阐释,这是我们后学理解佛经的权威注释。像智者大师一样,他阐述天台三大部,他讲法华三昧忏,是因为他老人家如实证得了法华三昧,所以这一切法义,都是从大师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所以想当年慧思大师给智者大师授记的时候说:汝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以后百千万论师将难不住你。什么意思?就是说所有的论师一起向智者大师发难,大师都能不慌不乱,一一如实解答。什么叫如实?就是没有背离经义一句。 所以说以我们现在的一个智量、智德和断德,我们都无法与祖师来比肩。那我们所讲的,所引用的,就要尊重原典,尊重祖师。这就是护法的这么一个内涵。 2**.**为什么要护教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下护教。护教主要是对佛门形象的维护,也就是对佛宝、对经典、对僧宝的维护。 如果佛教的公共美誉度没有了,人们总是看到佛教负面的新闻,那么佛教就无有立足之地了,人们就自然远离了佛教,甚至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还会想消灭佛教。而护教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佛教的公共美誉度,维护僧宝的神圣形象,维护学佛修道的崇高行为。让大家认清真和尚和假和尚的区别,分清古德与普通僧人的功德,理性地看待佛教。让世人见到僧宝,见到佛教元素,还能够油然生畏,这样人们才会愿意接触佛教,或者皈依佛门。 不要像我一个徒弟的境遇一样。在出家之前,他非常有自信:“我若出家的话,父母肯定会理解。”但是当他真正出了家以后,他父亲却是三天两头地起诉他,说他不赡养老人,说他虐待老人,总是不让他消停。因为在他父亲的眼里,现在所有的出家人全是骗子。 而他父亲之所以在没有真正接触过佛教之前,就有这种毫无理由的负面感觉,而且还非常的根深蒂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佛教的公共美誉度没有维护好,僧宝的名誉和整体佛教的名誉受到了诸多无理的侵害。 例如世间人对佛教教理的恶意解读,对出家僧人、历史高僧的肆意调侃,对僧尼关系的虚构描述,还有类似假和尚骗财骗色事件频发,从而引起了普通民众对佛教的普遍不满,甚至仇恨。 所以当今时代,护教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非常急迫的一件事情。这关系到整个佛教的生死存亡和传续,所有佛教徒,都不应该等闲看待。 如果僧宝的形象不好,佛教的形象不好,世间人一听到关于佛教的事情,就会非常抵触,那么佛教接引众生的很多方便,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佛教的作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抹黑,甚至被人描述成祸国殃民,那么佛教就会遭到政治的打压,国民的排斥,面临整体瓦解的危险。还有如果佛教的教义被人恶意解读,那么佛教解脱的实义,就会名存实亡,整体佛教也就有名无质了。 所以护教时,列举名人对佛教的友好态度,或者名人赞佛、信佛的案例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起码在榜样所在的领域内,他的追随者不会辱佛谤佛,对佛教会非常有好感。尤其是政治家的认可,更会对佛教起到保护和推广的作用。正如玄奘大师从西域回国翻译了经论后,请唐太宗做序流通一样。 即使是有人批评玄奘大师谄媚皇室,但是大师还是忍辱负重,以守护佛教为初心,请唐太宗做序。而当玄奘大师听到种种流言蜚语时,就非常感慨地说到:“乘泛海之舟才能远致千里,如附松之萝才能长高万寻,我以光大佛法为己任,取得帝王的外护,是使佛法昌盛的因缘啊!” 当然我还要说清楚一点,就是我们列举名人赞佛、崇佛,或者客观评价佛教的案例时,其目的是为了彰显佛教的客观理性、智慧慈悲和利国利民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为了彰显名人在佛教造诣方面有多高的智慧。要知道名人在世间再有名,但他某些方面的品格和行持,或者对佛教的专业认知,还是有很多缺陷的,甚至也会犯错误,或者误解佛法。 要知道即使是出家人,即使是名山长老,即使是各大寺庙的大和尚,也不一定是佛教的代表。佛教的真正代表是三宝,是无漏的圣贤僧众,我们一定要让所有人认识到佛陀的伟大、祖师的高洁、菩萨的无私、佛教真理的究竟,才能真正地守护佛教,彰显佛教的伟大,否则就会出问题。 不过佛弟子要以佛戒为尊,切不可妄加附会名人赞佛、信佛的事情,随意编造名人赞佛、信佛的言论,而是要根据基本事实做如实陈述,传记记载的就引用标注,坊间流传的就注明是民间传说,没有的就不能瞎编乱造。反之,如果妄语虚构,胡乱编造,妄加附会,这样不但不会因此让人崇信佛教,还会让明白真相的人耻笑,甚至还会导致世人误以为佛教人士喜欢攀附权贵,喜欢自吹自擂,从而断掉别人学佛的机缘。 而之所以陈述名人对佛教的态度,也不是像盲目自信的人所讲的那样,佛教本身就是很完美的,教义也是最究竟的,我们只需要自豪地等着别人找上门来就可以。要知道,这是自以为是的佛弟子才有的认识,这就像基督徒和穆斯林认为上帝和真主才是绝对的权威一样,这仅仅是一家之言,外人根本不会单凭你随口一说就因此起信了。所以,我们不可能期望所有的人,不经方便接引,就直接看到佛教的殊胜。那么我们在一开始弘法的时候,还是要做众生的不请之友,要广接善缘,要树立整体佛教良好的公共美誉度,要用殊胜的外缘作为接引才可以。 因为你一上来就要让所有的人都很理性地看待问题,非常理性地对比所有的学问,并去探究终极的真理,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大部分人一开始对佛教感兴趣、想接触,都是先从一种相对感性的认知开始,例如觉着寺庙很清净,僧人的生活很美好,出家人的生活很高尚,佛门修行没有烦恼等等。 而佛陀在家时,之所以出家修道的原因,也是因为他老人家出城门外见到一位沙门,举止威仪,神态自若,非常的美好。还有目犍连尊者见到马胜比丘,就是被他的威仪所折服,所以才发心去请法,从而皈依佛门,成为佛陀最重要的弟子之一。 由此可见,守护僧宝的形象重不重要?维护佛教的形象重不重要?答案是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护教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三宝的神圣形象,维护佛教的公共美誉度,不允许任何人来诋毁,包括教内教外,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 3**.**护法护教的公案 再讲一个著名的案例,佛陀也需要护法来护持——我又要从佛陀讲起,因为他老人家是最具有权威性的。 在《佛说兴起行经》上讲,有一个多舌童女,她在腹部揣了一个盆,然后到佛的法会上,故意扯着嗓子来质问佛陀,意思是“佛陀啊,你现在不要道貌岸然地在那给大家上课了,咱先谈谈自家的事吧。你把我搞怀孕了,现在我就快要生了,需要酥油、奶酪等营养品,你不赶快给我去置办?”这时候众皆默然啊。因为比丘们都是有德行的人,不会跟现代人一样,一听到有人诽谤我师父,就火冒三丈,甭管三七二十一,咒怨别人“你们全是魔,我还不了解我师父啊?”——他那个意思就是说我很看透我师父了,我师父绝对是个好人。这种人都是迷信师父,自己是愚痴的。 就像以前有个居士,她跟着一个藏传的上师在修行,来我这里讲:“师父你不知道,上师一讲法,我就头顶发麻,佛力就加持进来了。”我说魔也有这样的加持力。那位居士一听,就火冒三丈,质问我说:“师父,你怎么能诽谤我上师呢?”我告诉她,我只是在陈述事实,也是在提醒你,魔也可能有这种情况,佛弟子不能凭着感觉来学佛,来依止上师,来宣扬上师有多伟大。而是应该根据正见、戒律和慈悲来分辨。 而佛世的比丘没有这样,“众皆默然”,因为很多凡夫弟子就不了解对不对?不了解这个事,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就老老实实坐着,看看佛陀怎么应对。其实已经得道有神通的圣贤弟子是了解的,但也不方便直接跟这个女居士理论。 不过在法会中有一位护法居士就非常了解,他是谁呀,他就是帝释天!因为他是天人,有天眼通、他心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是僧团的外护,完全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情。他知道多舌童女是来诬陷佛的,所以帝释天就变成了一只老鼠,钻到她的衣服里,把那个拴住盆的绳子咬断,那个盆一下子就掉落在地上了。于是大众欢喜,扬声称庆。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一点,经文原典是讲,当时有人就骂,“大地无知啊”,就说大地你真无知,连这样诽谤无上佛陀的人你还承载她。大家猜怎么着?当有人这样说完以后,大地真的就裂开,直接把她吸进去了。 那佛陀有没有神通?佛陀弟子有没有神力?佛陀神通广大,完全可以自证清白,但还是需要一些外护的因缘,才会彰显佛陀的尊贵。而帝释天是一个居士,正好是一个护法的身份,做这个事情就很合适。跟现在的法律一样,如果有人起诉你犯罪了,那你就要有人证、物证等,证明清白才可以,这样大家才会心服口服。 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说佛弟子一味地忍让就是好的,如果是小的个人荣辱问题也就罢了,但如果是牵扯到三宝的形象问题,佛法僧的威严问题,佛教正义的问题,那么就应该要有如法的外缘来料理才好。就像是紫柏大师把救憨山大师、编修传灯录、劝政府减免矿税作为出世三大负一样,如此可见古德护僧、传灯与救世的决心,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修闭口禅那么简单。 所以大家要会看经文,看看跟自己身份相同的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就要怎么做。尤其是作为居士,要知道,帝释天是你师兄哦,他是这样护持佛陀的,他会变老鼠,那你也要有其它的招,及时为僧宝解围,为佛教解围。所以维护三宝神圣形象的重要责任,大都是护法的功劳,所以在座诸位任重而道远啊! 我认为,如来并不是不能显示正法和守护自己,而是为了给后来人示现,护法们应尽的义务。所以佛说我的教法无人能坏,能坏的就是狮子虫。外面的像多舌童女,像魔王,是坏不了的,但是能坏的就是狮子虫。 这里我再引申两点:之所以佛陀会被诬陷,就是因为这是世尊往昔的因果。包括释迦族被屠杀,还有佛陀示现头疼的果报,都是往昔的一些因果。但是不是就不用护持了呢?就像现在一些人一样,一看到别人受苦,或者佛教有难,就用因果来搪塞:“哎呀,这是他的因果,我们不要管了!”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明白因果的道理,是为了让我们敬畏因果,不再做恶;知道这都是自己的业报所感,就不再生嗔恨报复心。所以修行人遇到别人诬陷,被人伤害,千万不要对外在的人、外在的境界生嗔恨心,要正视因果,要修持忍辱,要忏悔业障。(佛陀是业尽情空的圆满圣者,是不会受到无明业力所感召的果报的,但佛陀虽不受生死染业的果报,但也可以于因果法中,自在示受往昔的因果。而我们凡夫众生,所有苦乐的感受,皆是由过去的善恶业力和现世缘起的共同作用,这是无法自在受用、清净受用的。这是佛与众生,感受因果的不同之处。) 第二点就是说不会因为是业报,护法们就袖手旁观了。不好的因果要去化解,非理的伤害要去制止,这样才会避免恶人继续作恶,这样才会警惕世人。 你如果不学佛,你随顺往昔的习气,你随顺往昔的业流,你这个命运就不可以改;如果你学了佛:“我要勤修戒定慧,我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我要忏悔宿世的业障”,那你的命运就要改变了。就是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我们再往下看,看看祖师们为我们作的榜样。刚才提到了紫柏大师,我们再列举几位。比如龙树菩萨,我们都知道他被称为千部论主,之所以有这个称谓就是为了大破外道,大破邪说,菩萨造了很多的论典。所以龙树菩萨好辩,但这好辩,不是个人之争,不是意气之争,而是为了佛教正义、大乘正义。还有无著菩萨、马鸣菩萨、慧思大师、智者大师、玄奘大师,这些都是一些雄辩者。 在我国,最著名的雄辩者就是玄奘大师。大师到印度后,在曲女城大破三千论师,作《制恶见论》,无一人可改动一字,被大乘佛弟子尊称为“大乘天”,被小乘弟子尊称为“解脱天”。大师在国外大破外道,彰显了大唐的威风。我们知道玄奘大师出国时是偷渡出去的,如果出门几年,丢尽大唐的脸,那肯定就不敢回来了,回来的话皇帝肯定要严办他,更不会给他建立译经场。 所以说没有这些护法者就没有正法的流传,即使佛教传下来,那你现在听到的也全是相似邪说。而正是因为护法们的努力、祖师们的努力,我们现在还能接触到正法,听闻到正法,还有很多人会仰慕祖师们的德风,发心出家修道,这个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关于护教方面的公案,我再来讲一个,就是“令知大唐有僧尔”。这是一个什么公案呢?就是在《隆兴编年通论》上讲,想当年唐太宗下了一个诏令,说要把道士排在僧人的前面。当时有一位僧人叫智实,智实法师他就非常地不以为然,极力陈表,让皇帝收回诏令。但是皇帝已经是下了诏的,龙威难悔——也主要是唐太宗愚痴,迷信道家方术,又追封自己老祖宗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想来给自己家族贴金,所以这个事是极难挽回的。但智实法师还是极力陈表,最后触恼太宗,就被剥去僧衣,流放岭表了。 当时有人就嘲笑他,说“法师你真的是不自量力,你竟然敢跟皇帝叫板”,就像现在说的:“法师你真的是不自量力,你怎么能跟政府,跟这些大资本家叫板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但智实法师说什么?——“我固然知道这个事是办不成的,我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让后人知道大唐有僧尔。”大家听一下,这话讲得,真是让人服气啊! 再就是契嵩禅师护教的案例。想当年儒家以文排佛,大儒之士写了很多的文章来辟佛,最著名的人物有中唐的韩愈,还有像白居易、韩琦、欧阳修等人一开始都不信佛的。宋仁宗明道年间的时候,文学界就兴起了古文运动,也都是学习韩愈辟佛。...

2022-12-31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英双语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Sutra of the Merit and Virtue of the Past Vows of Medicine Master Vaidurya Light Tathagata Namo Fundamental Teacher Shakyamuni Buddha Verse for Opening a Sutra The unsurpassed, profound, and wonderful Dharma, Is difficult to encounter in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eons. I now see and hear it, receive and uphold it, And I vow to fathom the Tathagata’s true meaning.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Sutra of the Merit and Virtue...

2022-12-15

雪相法师:心理健康知识分享

心理健康知识分享1 什么是健康.mp3 心理健康知识分享2 健康的影响因素 如何评价自己是否健康.mp3

2022-12-13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宗舜法师校点注音本)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称) 归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誓广 愿度诸含生 我今申赞扬 志心头面礼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 药师如来琉璃光,焰网庄严无等伦。 无边行愿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退。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玄奘三藏 译 释宗舜 校点注音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é)梵(fà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è)音树下,与大苾(bì)蒭(chú)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wèi)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tǎn)一肩,右膝著(zhuó)地,向薄伽梵,曲(qū)躬(ɡōnɡ)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xiānɡ)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lè)像法转(zhuǎn)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chán)有情,利益安乐(lè)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dì)听,极善思惟,当为(wèi)汝说。”曼殊室利言:“唯(wěi)然愿说,我等乐(yào)闻。”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jìng)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yīnɡ)、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tiáo)御(yù)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xínɡ)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chì)然照曜(yào)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hǎo),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chè),净无瑕(xiá)秽(huì),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wǎnɡ)庄严,过于日月。幽冥(mínɡ)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qū),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shǎo)。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xínɡ)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chénɡ)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huán)得清净,不堕恶趣(qū)。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chǒu)陋(lòu)顽愚、盲聋(lónɡ)瘖(yīn)痖(yǎ)、挛(luán)躄(bì)背偻(lǚ)、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xiá)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羂(juàn)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fù)。若堕种种恶见稠(chóu)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錄,缧(léi)缚鞭挞(tà),系(xì)闭牢狱,或当刑戮(lù),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飢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méng)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hào),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花鬘(mán)涂香,鼓乐(yuè)众伎(jì),随心所玩(wán),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què)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biàn)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zàng)。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lìn),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quē)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qiān)贪有情,积(jī)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bì)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pánɡ)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mò),还(huán)生人中。得宿(sù)命念,畏恶趣苦。不乐(yào)欲乐(lè),好(hào)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fèn)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zhī)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huán)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tiáo)意乐(lè)。便能舍家,趣(qū)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jí)妒(dù),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tuó)驴(lǘ),恒被鞭挞(tà),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羂(juàn),破无明㲉(què),竭(jié)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ɡēnɡ)相斗(dòu)讼(sònɡ),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zhào)山林树塚(zhǒnɡ)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sì)药叉、罗刹(chà)娑(suō)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zǔ)之。厌(yā)媚蛊(ɡǔ)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xián)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蒭、苾蒭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fēn)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菩萨,乘(chénɡ)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ɡènɡ)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nüè)、干(ɡān)消、黄热等病,或被厌(yā)魅、蛊(ɡǔ)道所中(zhònɡ),或复短命,或时横(hènɡ)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灭除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jì)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咒曰: 南谟薄伽伐帝 鞞(pí)杀社窭(jù)噜 薜(bì)琉璃钵喇(lá)婆 喝(hé)啰(lā)阇(shé)也 呾(dá)他(tuō)揭多也 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yé) 呾姪(zhí)他(tuō) 唵(wēnɡ)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mò)揭帝 莎(suō)诃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wěn)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清净澡漱(shù),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意,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yīn)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末香、烧香、涂(tú)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shǎo)。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zhuǎn)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mán)、璎(yīnɡ)珞(luò)、旛(fān)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cǎi),作囊盛(chéng)之。扫洒净处,敷(fū)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yì)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hènɡ)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chǔ)之。散(sàn)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chuáng)旛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yào)愿,一切皆遂(suì):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mò),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崄(xiǎn)、恶象、师子、虎、狼、熊、罴(pí)、毒蛇、恶蝎(xiē)、蜈蚣、蚰(yóu)蜒(yán)、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蒭二百五十戒、苾蒭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fǒu)?”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反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xì)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léi)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t)泣(qì)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yǎn)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chǔ)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zhuǎn)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nàn),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旛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蒭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搩(zhǎ)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hènɡ)恶鬼所持。...

2022-10-24

法师答疑| 请问师父,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联系是什么?

**问:**请问师父,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联系是什么? 答:这个题目问得太广了,论文都可以写好几篇了。我就简单谈谈天台宗和净土宗吧,具体的联系你可以去思考一下。天台宗主要是梳理了如来一代时教的权实偏圆,究竟彰显了诸法实相的道理,也宣讲了四种念佛、四种净土的修行法门。不论是智者大师,还是历代的天台宗祖师,都是没有废除事理两方面的修持。虽然天台宗大谈诸法实相,但是智者大师还是以博地凡夫自居,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大师实际的证量,已经是圆初住的法身大士的境界。而天台宗历代祖师证悟法华三昧者,也比比皆是。从教理上而言,实相的圆教观是其根本;从行门上而谈,拜法华忏、大悲忏,坐禅,修止观,念《法华经》,念佛,行四种三昧全部都有,法门可谓圆融广大。 而净土宗,不像天台宗在早期智者大师的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基础,后来的祖师无非就是深入阐发,旁引博通,并代代相承。而净土宗的形成,是以历代专修专弘念佛法门的大德为所依,由他宗的祖师、大德所推荐,如南宋天台宗宗晓法师立六祖,志磐法师立七祖,都是四众弟子所拥护的。直到民国时,印光大师选了历代对净土宗的修持、弘扬和贡献最大的十二位大德为祖师。 但是每位祖师并不是代代相承的。虽然历代祖师对往生极乐世界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对念佛法门都是积极弘扬和终生受用的,但在对净土教理的阐述和个人修持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的。最著名的就像是善导大师最主张的持名念佛和专修专念,永明延寿大师的日行百八件佛事和万善同归。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理解净土宗的全部内涵,那就必须要把十三代祖师的观点做梳理和归类,就像是天台宗的判教一样,把他们收摄为一个整体,并随缘施设,那样才是完整的净土宗理论体系。这样就不会像有些人一样,执此谤彼,不能圆融看待。 问:在工作中怎么融入念佛?(技术工人) 答:如果是技术工人的话,那就要看你具体做什么了。像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念佛成就的技术工人,叫什么呀?黄打铁。“咣当咣当”,打铁的这个声音,跟念佛的方法比较相应,所以人家一边打铁一边念佛,很快就成就了。所以说要看你这个技术是什么技术了。如果你是个医生,要给人动手术了,我劝你就是要认真动手术,千万不要一边念佛一边割,万一念开心了,只想着阿弥陀佛了,哇!直接送他走了,那可不好。 这个修行也不是一天佛号不离嘴,嘴上都念出来,见到任何人都表现出来,就象征你佛不离心,也不完全是这样。佛不离心,念念求生极乐世界,是你的心时时忆念佛的恩德,佛的功德,你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到极乐世界,信愿的力量持续的发挥作用,这样对世俗工作的人来说,也算是佛不离心了。而动手术一类的技术活,那就要专心致志的动手术才可以。即使你那会儿没有念佛,但是你念佛的潜意识等流没有断的。不过在动手术的关键时刻,或者手术前祈祷一下阿弥陀佛还是很好的。 **问:**感恩师父,请问师父修禅观怎样能到一定的境界? 答:可以学习《童蒙止观》,具足二十五方便,慢慢修持。如果想深入了解,就再学习一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摩诃止观》,把那个入定次第,深浅法相,种种事理圆融的道理学明白,这样就不会入魔,也才可以如法得定,如法得道。对于教理把握得熟悉,在修行的过程中,到未到地定,或者初禅、二禅的时候,就可以起理观断惑。 真正的修习禅观,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要有善知识去接应、去引导,要有一定的耐性,还要有很多静坐的时间去如法的修持才可以。但是自己简单坐坐的话,也没有太大问题,这里我也可以送给你一句破魔神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过,你要知道一切境界都是虚妄的,不要被禅境中的种种境界所转。当然,也不要一概舍弃所有的禅定发相。从欲界定到四禅,都有与之相应的境界,要善于识取,知道哪些该舍,哪些该保持,所以还是要以教理为指导才好。而有时候实际出现的境界,书上也不一定全部都能讲到,所以不论在禅定中见到什么,还要时常跟善知识汇报,这样才能更加保险。

2022-10-21

作为大乘佛法的仰信者,我对大乘佛法和净土法门的态度

今日在群里跟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学者等,讨论了关于“大乘是佛说”的一些问题。虽然同样是对大乘佛法有共同仰信的人,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必须要说明一下我自己的态度。 **第一,大乘绝对是佛说,绝对是佛陀对菩萨弟子们的教言。**大乘佛法不是从《阿含经》中的思想演化而来,不是只有理性认识的哲学概念,更不是像某些日本学者所言的,是后来佛弟子大胆的、断然的利用诗的想象力来创作,从而产生的今天我们读到的具有强烈戏剧性格的大乘佛典。 大乘决定是佛陀对界外菩萨和界内善根成熟的凡夫而讲的教言,是真实的因机施教。我以前说过,在大乘佛法的传承过程中,无数的祖师大德们,都已经亲身实证经验过大乘佛法的不思议境界、大乘佛法的内涵,其理论也完全符合如来说所的一实相印的印证,这都是有事理两证的,不容置疑。 虽然现在群里很多人都是大乘佛法的信仰者,但还是有这么几种流派不同: 一种就是虽然大家同样相信大乘佛法,但是却如上文所讲的那样,他所相信的大乘佛法是后人诗意化的创作而来的哲学思想。 一种是像印顺法师一样的说法,认为大乘经典,是依据阿含经中的某些理论发展演化而来的。如印顺法师所云“佛世,当然没有后期的大乘经典,可以说大乘经非释迦佛亲说。但菩萨道──修菩萨行,下度众生,上求佛果的思想,应该存在,也就是大乘是佛说、是佛法。关于菩萨道,释尊自己,就是一个不需要解说的事实。……在时代要求下,逐渐形成菩萨道的佛法,这几乎是一切学派的共同倾向。所以不久即弥漫全印,为一切学派先见者所赏识,这焉能看为少数人的臆说?看为空中楼阁,说他完全是后人的伪造?至少,我不敢闭起眼睛,这样的抹煞事实。”(我对此段话的理解:也就是说《华严经》、《般若经》、《法华经》等,这些大乘方等经典都不是佛世的经典,而是修行菩萨道的佛弟子本着大乘的精神创作而来。但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佛果思想,应该是存在的?因为世尊行菩萨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乘佛法是在时代要求下,逐渐形成的菩萨道的佛法。) 一种就是相信大乘佛法是佛陀亲自对弟子宣说的,是从如来朗然大觉中真实流露的。还有一部分是证悟大乘的菩萨弟子所说,例如文殊普贤、维摩诘大师等,正所谓经通五人说,以一法印而为鉴。而我即是这种大乘的仰信者。 我深信佛陀曾宣说过教化四十二位法身菩萨重重无碍、法界庄严的《华严经》;也相信佛遣文殊菩萨问讯维摩诘大士演说的弹斥小乘声闻的《维摩诘经》;也相信正以人天众生为本,如何幸福处世的《吉祥经》;也相信超脱饿鬼道的《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乃至是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等所有大译师们翻译的大乘方等陀罗尼经——例如《阿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梵网经》,以及各部般若等大乘方等经典。这都是如来对当机众直接宣说的,并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后人演绎。 要知道,我们若是一位弘扬大乘者,九百九十句讲的是对的,但却把关键的根本给搞错了,那这些枝叶再繁茂又有何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是平日讲大乘经典讲解得再圆融,再圆满,但是自己却把大乘佛法的根给挖掉了,这不跟讲哲学、诗词课一样了吗? 还有非常感谢净旻法师的《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一文中,对大乘是佛说的各种引证,从而清本朔源,对大乘源于如来亲身所证、金口所授之内涵,让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正如文中所讲: 我国佛教界有识之士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曾就此引发过多次抗辩。如1923年初,支那内学院王恩洋居士针对当时部分国内学者附和东洋论调,“咸谓大乘契经皆后世伪作,佛法教理实由思想进化次第发展,非佛一人所创立”,特著《大乘非佛说辨》,“正彼非是”。又如1988年6月,《上海佛教》季刊编委游有维居士,本着太虚大师“一切佛法皆源从释尊菩提场朗然大觉之心海所流出”的原则,为阐明大乘“非从小乘进化发展而来”,依据天台五时说,发表《关于大乘是佛说的论述》……著名的伊藤义贤博士(1885—1969年),立足史料,广证博考,通过二十余年的研究,著成煌煌佳构《大乘非佛说论之批判》,颇为学者见重,惜乎迄今尚无完整的汉译本。 **第二,大乘佛法慈悲的内涵,其目的是解脱一切众生现世乃至生生世世的苦难,赐予一切众生现世乃至生生世世究竟的安乐——佛果。**正如《法华经》云:“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并不只是注重人本经验的慈善家,佛陀的教法是令一切众生成佛的。若不是依此为目的搞世间善法,皆是魔行,正如《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佛陀是九法界众生的导师,佛陀教法的施设是源于“自证境界的阐述”和“方便化导众生”的权实二教所组成。佛陀所说方便权教的目的是令众生生欢喜,或对治其小量劣智,作为接引入大乘的权巧。佛门的慈悲济世,绝不像是某些人所言的人间化的、不以解脱成佛为目的慈善宗,而是有一个非常明朗的动机,那就是以解脱为前提,以成佛为目的。否则拿着佛法做慈善,这只是披着佛法外衣的外道而已。古人云:“方便出下流,慈悲出祸害”,要知道佛陀人间化教法的施设,是方便接引,而不是根本目的。 有些人信根浅薄,又受了很多不究竟的言论影响,故而喜欢用人本经验,否定佛陀无碍的智慧,否定超人本的菩萨道、天道的经验之谈,这是非常狭隘和愚痴的,就像蚂蚁不相信有一种众生不但可以爬,还可以跳跃一样。佛陀的智慧是如实通达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心念与根机,对一切众生的讲法,都是因机施教的。 例如化导我们凡夫众生的《阿弥陀经》,也就是净土法门的无问自说,就是基于我们凡夫从未有过的见解和经验,从而依佛陀自证境界无问而自说的(因为人道众生,声闻乘的行人见不到,故而也就无法请问)。所以在宣讲这部无问自说的《阿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释迦如来说此不思议法门的正确性。这个绝对不是从什么神话崇拜中而演化来的。若说本愿法门,是将净土法门狭隘化、偏激化的话,那这种说法,更为可怕,直接是将净土法门全盘否定。 还有人说净土法门是《阿含经》中大乘思想的一种演化,和世人对后世去处所安立的一种美好的依靠。这种言论亦是无稽之谈,井蛙之鸣。在《净土圣贤录》中所记载的往生西方的公案,诸如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永明等诸大师往生净土的记载,难道皆是一场骗局?难道都是假的?难道我们所尊崇的祖师菩萨,全都是大妄语者,死后不知去向?这种对净土法门的诠释,直接是胡说八道! 顺便说一下,关于法义辩论的事情,山僧本着依法不依人的精神,始终坚持不站队,不跟风,唯以法见,不以情牵。即使是某人对山僧有人身伤害,或者是诋毁谩骂,但是所说所写若符合正法,山僧绝对随喜赞叹,不与计较。而即使是某人对山僧有过财法上的帮助,若是所说所写违背正法,那山僧也绝不苟和。 不论是佛学泰斗,还是受业恩师,不论是大德法师,还是博士教授,只要探讨到佛法的根本问题,就请先把这些名衔放放,不要盛气凌人地来用道德指责,用名望压人,要有理有据,真诚回应。否则,一味地道德指责,只能显得大师们更心虚。 作为大乘佛法的追随者、践行者,虽然没有像慧思大师与智者大师谈话中所说的那样,昔日于灵山同听法华;但我却深深相信历代无数的祖师大德们的修证体验,相信高僧传中所记载的高僧们成就的事实,相信大乘佛法是从迦叶尊者,乃至是一切菩萨比丘们代代传承下来的,相信鸠摩罗什大师舌根不坏的证经事实,相信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的赞叹证明。故而虔诚信受,一往无前,永远追随正法,永远追随大乘佛法的教示,自利利人,同成佛道。 《大般涅槃经》: 佛言:“迦叶!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迦叶!我于往昔护法因缘,今得成就是金刚身,常住不坏。善男子!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 “佛告迦叶:‘莫作是语,言秃居士。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绕,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 “‘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有破戒者,闻是语已,咸共瞋恚,害是法师。是说法者,设复命终,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缘故,我听国主、群臣、宰相、诸优婆塞,护说法人。若有欲得护正法者,当如是学。迦叶!如是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 “佛涅槃后,正法住世无量亿岁,余四十年佛法未灭。尔时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尔时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皆生恶心,执持刀杖,逼是法师。 “是时国王,名曰有德,闻是事已,为护法故,即便往至说法者所,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鬪,令说法者得免危害。王于尔时,身被刀剑、箭槊之疮,体无完处如芥子许。尔时觉德寻赞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王于是时,得闻法已,心大欢喜,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将从、人民眷属,有战斗者、有随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终悉生阿閦佛国。觉德比丘却后寿终,亦得往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灭尽时,应当如是受持拥护。 “迦叶!尔时王者,则我身是;说法比丘,迦叶佛是。迦叶!护正法者,得如是等无量果报。以是因缘,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成就法身、不可坏身。” 《方广大庄严经》: 佛告阿难:“未来世中有诸比丘,不能修习身戒心慧,愚痴无智,憍慢贡高,掉举心乱,不遵法律,多所贪求,不信正法,具沙门垢相似沙门。如是比丘,若闻菩萨清净入胎,不能信受,乃复共聚撗生诽谤,作如是言:‘菩萨处胎居母右胁,虽不为彼脓血所污,何能有此大功德耶?’如是愚人,既不能知菩萨积集功德,亦不能知菩萨示现入胎,而有如是殊胜清净无量功德,哀愍众生出现于世。 “阿难!诸佛如来出现于世,不于天上而成正觉转妙法轮,但于人间示现成佛。何以故?若于天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人中众生咸作是念:‘我既非天,何能堪任修习佛道?’便生退屈。由是义故,但于人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彼愚痴法贼之辈,而于菩萨不思议事不能了知,撗生诽谤,妄为忆度。阿难!愚痴之人尚不信佛有无量德,何况能信菩萨神通?如是比丘耽着利养及以名闻,沈溺罪垢。”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来之世,若有如是愚痴下劣之人,诽谤此经,得几所罪?当生何处?” 佛告阿难:“若未来世有如是等诸恶比丘,诽谤此经,积集众罪,离沙门法。阿难!譬如有人灭佛菩提,毁呰十方三世诸佛,其所获罪宁为多不?” 阿难言:“甚多,世尊!”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诽谤如斯大乘经典,其所获罪与此人等。” 尔时阿难闻是语已,身毛为竖,唱如是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我闻彼人行如是恶,身心迷闷。”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灭佛菩提,其人由此恶行因故,当堕阿鼻大地狱中。阿难!于未来世,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诽谤如斯大乘经典,其人命终定堕阿鼻大地狱中。阿难!汝于如来功德不应限量。所以者何?如来功德甚深广大难可测故。” 沙门雪相 2016丙申年十月十一

2022-09-11

我的恩师雪相法师的故事

恩师上雪下相法师,山东青州人,号安稳僧,又号四生道人,毕业于天台山佛学院、山东大学哲社学院。 都说修行人要远离恭敬贼,因为在褒赞之中人最容易迷失,而师父却是顺逆自在——逆境中更加勇猛,顺境中自我嘲讽。丝毫不受其干扰,洒脱自在地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并为他人带来无限的阳光。…… “师父,我从来没有见过您这么接地气的法师”; “师父,您彻底颠覆了我原先对佛教的偏见”; “师父,没想到您的经商之道让我脑洞大开”; 很多初次见师父的人,无论年龄身份,都会有类似的震撼,并渴望与师父更深入地交流。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师父与自己投缘,这在我看来,应该是对师父最高的评价了。这位慈悲亲切、睿智风趣、广受众人喜爱的法师,就是我的恩师上雪下相法师。 从问题少年到佛门新秀的三次华丽转身 缘起 作为弟子,大概都会对自己的师父充满各种的好奇,比如师父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师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师父为什么会出家?……我也是如此,自从亲近师父以来,闲暇之际就喜欢听师父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其他师父和师兄的一些转述,所以对师父的往昔生活,有了一个略略的了解。而愈加了解,就愈让我对师父由衷地佩服,对佛法亦充满了信心。 还有就是因为,自师父弘法以来,请师父讲法的人也越来越多,故而发心,想稍费篇幅,给大家介绍一下恩师的“传奇人生”。 当执笔写此小文时,屡屡伏案大笑,转瞬又顿生钦佩。觉得在这个被“末法”的悲观阴影笼罩着的特殊时代,师父以三十而立的年纪,从昔日的问题少年到今日的佛门新秀,成功地三次“华丽转身”,是那么的振奋人心、感人至深!这段励志故事真的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成功转型代表。所以就发心把师父的真实的成长经历——一个调皮孩子的成长小故事大略地记录下来,希望能利益到有缘的人,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章 第一次华丽转身——问题少年要出家 师父未出家前的照片: 师父的随笔《佛教启蒙钞》: 放下万缘 找回天真 天若眷恋垂垂老,终难将繁华落幕。 人若舍得寻寻真,疾可把万缘凋零。 一席梵籁般的寄风之语啊,惊醒了那已经沉沦的心灵。愿把那生生世世追寻的深情,随风飘扬到空谷之中。只愿再回首,看看那已经逝去的童年,找回本来无邪的天真。 ——《安稳文集之佛教启蒙钞一》 愿居幽静兰若 静静的幽兰,我在期盼你!喧嚣在尘世里批判不羁的放逸,孤独中扮演着一张一张不可告人的面具。你在哪啊,我在期盼你!你可否听到我在诉说的泪滴,你可否看到这天的哭泣。不愿在浑流中逐逆,我想回去,回到那最纯真的故里! ——《安稳文集之佛教启蒙钞一》 曾经的问题少年 师父本名刘壮,少年时放荡不羁,喜好聚会玩乐,无拘无束,又好追求时尚,时髦前卫。读书时,即个性鲜明,素以长发耳钉,着装新异而混迹学校,实在是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颇受女生青睐,颇让学校头疼。 师父贪玩,虽不爱读书,但却天资聪颖,迫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也在“努力学习”,故逢考必过,且成绩优异。作为学校首屈一指的调皮学生,师父还当过课代表、班长和全校体育委员(小学时,代替广播喇叭,领着大家做广播操)等“重要职位”。听师父说,读初中时,班里组织英语比赛,老师专门找了很多尖子生单独辅导,根本没把师父一类的调皮鬼放眼里,但是师父“很生气”,结果轻轻松松,考了比补习生还要好的成绩。 学生时代,师父虽然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年”,但在朋友眼里师父却是率性耿直、重义气、敢拼敢闯的“侠客”。师父不畏强权,体恤弱小,非常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替人打抱不平,故而小小年纪即是当地是小有名气的 “大哥”,结交了一批社会上的风云人物,自己也是小弟云集,一呼百应。但也因好勇斗狠,在初中时,即被学校劝退,高中时半个学期就被留校察看,一年内就被劝退好几次,而且时常被保卫科找去“谈话”,甚至于在校读书时,即被派出所“请去”接受教育。但是师父说,基本上都不是因为自己找事,大都是为了帮同学打架。正是因为这个性格,所以到了社会上以后,自然也是经常被地方警局约谈。 师父满背的刺青,但却是心地柔软,因为在师父一开始选择刺青图案的时候,道上的朋友们都建议师父刺上“过江龙”“下山虎”一类的。但是师父在选择图案时,却对一尊观世音菩萨情有独钟,所以就纹了一背的菩萨,并上了颜色。因为师父比较瘦,那个纹身师又是个新手,所以针针都刺的很深,但师父的毅力也是超强,一口气纹玩,也不喊疼。最后在纹完以后,师父竟然突发奇想,让纹身师又给加了八个字,“佛光普度,普度众生”。 当时的朋友们都笑师父说,你又不出家,纹这个干啥呀!师父说,就是喜欢,觉着这个话非常酷,很有力量。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个纹身也成就了师父后来出家的因缘,因为师父见到剃度恩师本悟法师的时候,法师说,你这个样子,看来也只能出家了,否则满背的菩萨,夫妻之间怎么生活呀!(出家后,师父一直想把纹身给洗掉,也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彩色刺青一般很难清洗,需要整背的植皮。所以师父一直很懊恼,总觉着年少无知纹了菩萨,对菩萨很不恭敬。直到后来,师父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心中才释怀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年的师父,就是一位不畏强权、敢想敢干,勇于承担的人。师父从不喜欢按套路出牌,更不喜欢因循守旧,思维非常开阔,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师父曾经告诉我们,没学佛的时候,他最崇拜关公的神勇仁义,最崇拜电视剧里包拯的铁面无私,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势利小人、忘恩负义之辈。而自己的小时候理想却很逗,就是当“国家主席”,最好是“宇宙之王”——直到后来师父接触佛法时才感慨地说,宇宙之王就是佛陀呀! 师父是狂放的理想主义者,性格非常的放任不羁。所以后来稍长大一点,就弃学经商去了,但也“从未得志”,反倒是到处惹事闯祸,到哪里都是“焦点人物”。虽然在外面师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哥,但在家里却是一位敦伦尽分、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师父的母亲知道师父脾气不好,爱打架,故而每次出门都嘱咐好多遍,告诉师父在外面赚不赚钱无所谓,能吃饱就行,钱不够就回家拿,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跟人打架。所以师父说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感觉非常惭愧,在外面不论惹了多大的事,受了多少苦,为了防止父母担心,都不会表现出来。 师父生性至孝,有一次师父的哥哥买房子缺钱(当时师父尚未出家),师父就跟他说:“哥,我什么都不要,家里的所有的这些钱啊、房子啊,你可以全部拿去;但是你得答应我,你一定要把父母留给我,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 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 就这样,懵懂少年长到了快二十岁。 偶遇佛法,成就出家 虽然师父如此不羁,但好似风光的背后,是师父从小就有的无常感。这种时不时被触发的感觉,经常让师父觉得世事如梦,转瞬即逝,生死逼迫,无有可乐。 也许是宿世的善根一朝成熟,2007年9月偶然接触佛法后,师父顿觉心灵受到了启发,对佛陀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在完全不懂佛法、尚未入门之前,就写下了七八条大愿,其中有两条就是守护一切正法道场,建立正法道场、弘扬正法。师父笑着告诉我们,当时发下豪愿,可自己连什么是“正法”都不知道。 后来师父也遇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更激发了宿世善根。其中有一次,师父去一个专门供奉关圣帝君的村里,参加降神法会(扶乩)。当时是一个小兄弟带着师父去的,那里的人师父都不认识。因为那个小弟的母亲也是其中的一位神婆,所以托了关系,可以在法会散场后单独面见降神的“关圣帝君”,这让师父感觉很神奇,不可思议。 师父说当时很多人都在请问很多事情,然后关圣帝君一一给他们答复,貌似人们都觉得说得很准,但自己却是半信半疑。最后这位“关圣帝君”给信众们“开示”完以后,目光祥和地看向师父说:“小伙子,你乃我佛门中人也,幸会幸会!……大家若无事,关某人回宫去了……”在场的信徒们都向师父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师父却被深深震撼,因为师父根本不认识他们,属于临时赶场。 关于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在这里就不多提了。 后来,师父辗转接触到了一些佛教居士,粗浅地交流了几次佛法以后,就被佛教教理深深地吸引了,一心想去当地的龙兴寺做义工“赎罪”(龙兴寺的遗址为师父高中学校的操场,后来有人恢复重建),随即放弃了世间一切的事业及理想,发心去做义工。(但后来机缘成熟,却跑到了青州广福寺。) 也许是昔日花天酒地的历史过于“辉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壮哥”能拿着每个月四百元钱的超低补贴,在寺院过清苦的生活。当时正值广福寺恢复重建,师父身心力行、任劳任怨,虔心护持寺庙,并近侍寺院的住持上本下悟法师参学天台宗。 想当年师父刚去广福寺的时候,有些人了解到师父以前的情况,就去告知本悟法师千万不要留下这个孩子,不然会给寺里带来很多麻烦,最好是赶他走。本悟法师却说:“要赶他走的话,连我一起赶走吧。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呀”。所以师父非常感激本悟法师的护念,在寺里做事都是做最苦最累的活,当司机、挖地沟、修水管、给视频加字幕等,一天到晚都不闲着,这都是师父以前没做过的。 但是在学习方面,依师父一贯的脾气,根本懒于听法,然而在本悟法师的循循善诱下,又不得不去听课。其实师父宿根深厚,一听到台宗教理时,就顿感欣喜,犹如旧识,字字句句如数家珍。虽然没怎么认真读过书,但却是执笔不辍,有如神助。初学佛时随心所写感悟文,直到后来佛学院毕业时再读,也觉颇合法义,无复更改,因而深得法师们的爱护提携。 刚学佛做居士时,师父随手写的偈颂: “不觉”本觉 如来法身成就,缘是不离草木。 众生从来不觉,无明是自老父。 佛性自古未动,实相怎分真妄。 自心具足万法,何管净秽之相。 一念不觉众生,为何不认祖上。 空有二边停顿,凡夫罗汉较真。 菩萨但识中道,成佛尚差一分。 若不单住三谛,三谛原是一理。 法界即此三性,融通无边无际。 随喜生佛一体,实无有法可立。 佛性离妄难觅,觉后真妄本一。 涅槃生死不住,雪仁原是壮壮。 欲求功德福报,留给后代儿娘。 清明上坟不知,还给自己上香。 背觉执妄发疯,愚痴是你亲娘。 四土极乐老家,弥陀慈尊在上。 愿儿勿再流浪,在外苦赚食粮。 盼子早日归堂,自家宝贝无量。 不须三番劳作,真信切愿念佛。 早日回家一趟,继承家业最强。 师父除了颖悟教理,自我修持也非常精进,一接触佛法后便严格戒除荤腥、烟酒。虽然没人劝导,但却坚决戒肉吃素,谁人劝说也不行;而且也不再给家人买肉食。亲戚请他吃肉,他宁愿饿着也不吃,即使得罪人也不怕。师父说:若是真朋友、真亲戚,那他必定会心疼你;但若是因为你改变信仰、吃素念佛,就跟你反目成仇的,这样的亲人朋友不认也罢。...

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