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儿宽
儿宽 【原文】 儿宽受业孔安国[1],贫无资用[2],为弟子都养(供烹炊)[3]。时行赁作[4],带经而鉏[5],举侍御史[6]。见上语经学[7],上说之,迁左史,劝农桑,缓刑罚,卑礼下士,务在得人,择用仁厚士,吏民大信爱之。开六辅渠以广溉田[8],收租税,与民相贷假(谓对贫民不即征收),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9],左内史以负租课殿[10],当免,民闻皆恐失之,牛车担负,输租不绝,课更以最[11]。上由此愈奇宽[12],拜御史大夫,以官卒。(《儿宽传》) 【注释】 [1]受业:跟从老师学习。 [2]资用:钱财。 [3]都养:为人烧饭做菜。 [4]赁作:受雇为人劳作。 [5]鉏(chú):古同“锄”。 [6]举:被举荐。 [7]语:讲解。 [8]六辅渠:儿宽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 [9]军发:因有军事行动而紧急征发。 [10]课殿:旧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课,政绩最差的称“课殿”。 [11]更以最:(成绩)改为第一。 [12]奇:赏识,认为非比寻常。 【译文】 儿宽拜孔安国为师,因家庭贫困,没有什么钱财,于是帮孔安国弟子作烹饪的事情。时常为别人帮佣,赚钱维持生活;带着经书到田里耕种。他被推举为侍御史。给皇上讲经学,皇上十分欢喜,将他升为左史,他就劝作农事,减缓刑罚,对读书人非常礼遇,致力于获取人才,选择仁厚的有识之士,官吏以及百姓都十分爱戴他。儿宽开凿六辅渠来增加灌溉的田地,收取来的租税仍借贷给农民,所以租税经常收不上来。后来因军事需要紧急征发,左内史因他亏空租税,考定他的政绩为倒数第一,因此对他加以弹劾,论罪应当免职,人民听到消息后唯恐失去他,赶忙用牛车络绎不绝地载来租税,政绩重新考定为第一名。皇上因此觉得儿宽非同寻常,拜他为御史大夫,他最后在这个职位上逝世。 【评语】 能救民之急者,民亦救其急,所谓上恤孤而民不倍[1]。絜矩之道[2],即因果报应之义也。 【注释】 [1]恤孤:体恤孤弱的人。倍:通“背”。违反,违背 [2]絜矩: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 【译文】 能够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人,百姓也为他排忧解难。这也就是古话说的,做官的人如果怜恤老弱孤寡,百姓不会背弃他。言行的表率示范作用,是因果报应的重要内容。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儿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