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

【原文】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注:称国以杀,而不去其官,杀无罪也)。晋侯梦大厉,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1]:“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2],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3],膏之下[4],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5],馈人为之[6],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春秋经》《左氏传》)

【注释】

[1]搏膺:捶击胸口。表示愤怒、不平或哀痛。

[2]竖子:指小孩。

[3]肓: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

[4]膏: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

[5]甸人:官名。掌田野之事及公族死刑。

[6]馈人:为君王炊饪的人。

【译文】

晋景公杀害大夫赵同和赵括。有一天景公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不停地垂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的请求已经得到天帝的允许了。”大恶鬼毁掉宫殿和寝室的门走进来。景公怕得躲进了内室,大恶鬼又弄坏了内室的窗户。晋侯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巫人所说的和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晋侯说:“怎么样?”巫人回答说:“君王恐怕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后来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伯派医缓给景公治病。医缓还没到达,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子,一个说:“来的医生很高明,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他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医生来了诊断之后,对景公说:“这病怕是没法治了,病根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药物的力量无法到达,不能治了。”六月初六日这天,晋侯想吃麦子,叫甸人献上新麦,叫馈人拿去烹煮,又叫人召来桑田巫人,将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把他给杀了。正要吃的时候,景公突然觉得肚子胀,就去上厕所,不料竟掉进厕所死了。

【评语】

按《史记》赵朔取成公之姊,通于赵婴[1],原屏放婴于齐[2]。姬以婴之亡,故谮之于景公曰[3]:“原屏将为乱。”遂杀赵朔、赵同、赵括等,皆灭其族。大厉[4],盖赵之先祖。二竖,即同、括等也。怨鬼寻仇,虽有良医,亦无可如何。乃将死复往杀桑田巫。怨对之外[1],又增怨对,命债何时了也。

【注释】

[1]通:通奸。

[2]放:将人驱逐到边远地区。

[3]谮(zèn):诬陷。

[4]大厉:大恶鬼。

[5]怨对:即怨怼,怨恨,不满。

【译文】

据《史记》记载,赵朔娶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她和赵婴私通,原屏知道此事后,便将赵婴流放到齐国。赵朔的妻子因为情夫赵婴被原屏流放,便向晋景公进谗言说:“原屏要谋逆造反。”于是晋景公杀了赵朔、赵同、赵括等人,灭了他们整个家族。大恶鬼,大概是就是赵家的先祖吧。两个小人,就是赵同、赵括等人。怨鬼寻找仇家报复施害,再好的医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的。晋景公临死前杀掉曾给他解析恶梦、为赵氏说话的桑田巫。在旧仇之上,又添新怨,这一笔笔血债真不知何时才能了结。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晋景公